我一直偏爱文创,是它能将博物馆里遥不可及的“文物”与文化,浓缩成可触可感的小物件,仿佛把一段历史、一份古韵,悄悄带回家,空闲之余可以慢慢欣赏然后找出相关书籍再读一读。
为了这份偏爱,我也特意跑过不少地方找文创:苏州诚品书店的文艺货架、苏州博物馆里带着江南意趣的柜台、上海浦东美术馆藏着艺术感的展陈,还有古吴轩书店里满是笔墨气息的角落,都留下过我的脚步。
可一圈逛下来,心里总有些落空。市面上大多文创还是停留在“简单印图案”的浅层模式,少了点让人眼前一亮的巧思,始终没遇到那件能让我见之欢喜、想立刻捧回家的作品。都说:“转角遇到爱”,我是“转念遇见爱”,思维局限,就近苏州和上海,怎么就没想到首都北京呢?然后吧,网络发达,原来国博已经有官方文创店了,看来还是我大意了,这不一口气买了三个,深得我心--孝端皇后凤冠、金凤徽章、大观园八音盒。
它在设计与内涵上都尽显巧思,这三件都藏着文化密码的精致载体。无论是让人一眼心动的配色、复刻文物的古典雅韵、融入现代审美的清新格调,从尘封的历史文物到经典的文学场景,都在细节里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敬畏,堪称“文化自信”最生动、最贴近生活的体现。
这枚冰箱贴本就做得极为精致,不是简单复刻凤冠的庞大形制,而是巧妙浓缩了“九龙九凤”的核心美感:那些曾在博物馆橱窗里令人惊叹的花丝工艺,被微缩后依然能看清细如发丝的金属丝编织出的繁复纹样;点翠的流光、镶嵌的莹润,还有串联“珠宝”的精巧穿系手法,都被细致还原。
金凤徽章细处尤见精工——羽翼的纹路纤巧如织,连尾羽的丝缕都清晰可辨,那金凤仿佛正振翅欲展,鲜活得似要脱出徽章,满是栩栩如生的灵气。
本是可随意贴在冰箱上的日常小物,我却特意为它配了个A4大小的木制相框,将其从“实用挂件”变成了桌面的微型“文物展陈”。仿佛能让这方寸间的“凤冠”泛起明代宫廷器物特有的温润光泽,抬手就能触摸到跨越时空的工艺温度。
再看《红楼梦》为灵感的大观园八音盒:
这幅《大观园图》取材于小说《红楼梦》的内容。作者不详。大观园是《红楼梦》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等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全图展现了蘅芜院、凸碧山庄、蓼风轩、凹晶馆和牡丹亭五处不同形式的建筑及以此为背景的不同人物活动场景,有“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占旺相四美钓游鱼”、“憨湘云醉眠芍药茵”以及“凸碧堂中秋赏月”,共绘173人。此图出自清代民间画工之手,近于版面风格,也是研究《红楼梦》的珍贵资料。该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是一场手工的快乐,先拼建筑群,再拼底座,最后拼接完成。
音乐盒打开的瞬间,不仅有悠扬旋律流淌,两个鸳鸯还会游动,盒身雕刻的大观园场景更让人一秒走进书中世界。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悄悄唤醒了对古典文学的记忆。
2026年“千里江山图”风车手摇台历是一份礼物,也算是很欢喜吧,和我最近练瘦金体同风。它机械感十足,它不只是记录日程的工具,更成了办公桌上的一道“流动风景”。
亲手拼装时,看着《千里江山图》里的江水波纹、点点帆影、层叠远山慢慢从平面零件变成立体形态,成就感十足。如今放在办公室的桌面,每一个月手轻轻一拨,台历上的“风车”便会缓缓旋转,叶片带着古画里的山水意象转动起来,展现你要的月份,就像把千年江景浓缩在了这一方小台历里。
伴着这轻柔的旋转,抬头是案头的工作,低头是流转的“江风”,不知不觉间,时光便随着这文创里的巧思,慢慢淌过了一个个忙碌的办公日常。
而我给凤冠冰箱贴装相框、把风车台历摆在办公室的小举动,其实也是与文创的一种趣味互动——原本为“实用”设计的小物件,因为这一份巧思,多了几分“收藏”的仪式感与“陪伴”的温情,也让传统文化以更私人、更贴近生活的方式,留在了日常的视线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