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凭借“灵魂三件套”创下旅游订单增长超2000%的纪录;天水麻辣烫通过一段7秒短视频引爆230亿次播放量,让西北小城迎来“泼天流量”;冰雪大世界服务“南方小土豆”,哈尔滨以“讨好型市格”服务让本地人直呼“尔滨,你让我陌生”。
这些城市的爆火并非偶然,这些成功案例,表面是流量与话题的胜利,内核却是“真诚”所带来的巨大情感共鸣与人格化认同。这说明,当下城市竞争的重点已从单纯的知名度比拼转向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1
网红城市的迭代,从美食到文化的升华
淄博的崛起始于一个暖心故事。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山东大学数千名学生在淄博隔离期间受到悉心照料,离别前的一顿烧烤促成了“春暖花开时再来淄博”的约定。次年3月,大学生们如约返回,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体验,让淄博烧烤火爆出圈。
天水麻辣烫意外走红后,面对泼天的流量,天水开启了“保姆式宠粉”模式:连夜刷墙修路、开通“麻辣烫专线”,市民自发组成车队免费接送游客。
哈尔滨的走红则是一次“危机公关的成功”。刚开园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遭遇退票舆情危机。及时的退票处理、公开信等整改措施,反而为哈尔滨创造了新的热度。
这些案例的背后,是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的共同智慧:顶层设计的战略定力、全民参与的协同执行、独特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超越期待的体验设计。它们共同印证,成功的城市形象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是直抵人心的情感连接。
而当北方城市以美食与冰雪撬动流量时,南方酒城泸州,则选择了一条更为深远的路。这座浸泡在酒香中两千年的城市,以诗酒为媒,展现了一座城持久的文化魅力。从银河左岸音乐节的微醺浪漫体验,到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的世界共鸣,泸州演绎着一场从流量到“留量”、从热度到温度的城市经营智慧。
2
诗酒酿出的温度,从微醺到爆红的泸州
银河左岸音乐季期间,泸州上演了一场“举全城之力,暖万人心”的生动实践,让“酿造幸福”成为最动人的城市宣言。面对逾10万乐迷的涌入,泸州主动迎接,400辆免费接驳车在高铁站与音乐节现场之间循环往复,构建了一条高效、温暖的“音乐动脉”。
泸州深刻理解,一张门票不应是体验的终点,而应是探索一座城的起点,凭音乐节票根,乐迷可在全城享受餐饮、住宿、旅游的专属优惠。这一“票根旅行”计划,巧妙地将音乐节的巨大客流,转化为赋能全城商户的消费动力。
0.7元/小时的充电宝、免费饮用水、10万份装着古蔺麻辣鸡、泸州老窖酒糟面膜等本地特色的超预期“泸州有礼”盲盒,现场还有泸州老窖等16家本地酒企设置了免费品鉴区,仅10月5日一天,就有超4万乐迷涌入美酒体验区,享受独特的白酒+音乐节的微醺体验。
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深深打动了乐迷们的心。“单是总送的礼物就值回票价了”“泸州你真的让我吃得很好”“泸州真的是个浪漫疯子”这类发自肺腑的评价,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二次传播的热潮,
所有用诚意酿造的创意,都收获了最好的回响。为期三天的音乐节,不仅迎来了15万人次的参与(市外观众占比88%),更创造了全网超6亿次的传播声量。数字为证,酒城的温度,成功转化为了触动全国的热度。
3
从热度到温度,让诗酒温暖每个人
在热度之下,泸州的浪漫是有来源的,这里历来是文人墨客饮酒赋诗、挥毫泼墨之地,杜甫曾留下“忆过泸戎摘荔枝”的诗句,表达对泸州的眷念;陆游对泸州流连忘返,曾高歌“今年又作度泸游”;清代诗人张问陶更写下“衔杯却爱泸州好”的千古名句。这些诗句不仅承载着诗人对泸州山水美酒的热爱,也构筑了泸州诗意温暖的文化基因。
诗酒文化,是泸州始终不变的底色。作为其重要传承者,泸州老窖承载着千年酿酒的匠心与智慧。持续使用452年的1573国宝窖池群,与传承七百余年的酿制技艺,共同构成“活态双国宝”,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也让泸州的诗酒温度,得以跨越时空,绵延至今。
面对如何让千年诗酒文化在当代焕发新活力的课题,2017年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应运而生。经过四届的积淀,2020年在第四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上,大会组委会正式提出了“让诗酒温暖每个人”的核心理念,标志着大会从单纯的文化交流活动,转向更具人文关怀和温度的城市文化实践。
大会期间举办的“酒城讲坛”成为温暖传递的重要平台,让诗酒文化走进普通人生活,让温暖触达更多人群。2025年第九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进一步升级了“让诗酒温暖每个人”的理念表达,让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诗人与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感受诗酒的共鸣。
所以,今年“酒城讲坛”迎来了特别的嘉宾,其中也包括被称为“外卖诗人”的王计兵。56岁的他分享道:“诗歌是劳动者的止痛药。”他还说:“如果说生命是空地的话,诗歌就是落在我空地上的一场大雪。它不能改变什么,但它会让我的这片空地不是真的空白,它白得精彩。”
青年祺白石的诗歌以手写体图片形式在网络上走红,单首诗歌点击量超717万次,使诗酒文化以新颖的方式触达年轻群体。他做客“酒城讲坛”以年轻人的视角讲述《写诗日子里的故事》,他认为“诗歌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每个人都能写出打动人心的诗篇。并且鼓励每个人都写诗,去享受诗歌所带来的平静。
在总是匆忙生活、赶进度的当代生活里,诗歌可以帮助找到片刻的宁静,“守住内心里的种子”。“让诗酒温暖每个人”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泸州对诗酒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与实践。通过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泸州让千年的诗酒文化焕发出时代温度,感受酒香中蕴含的人文关怀。
4
从爆红到长红,诗酒文化的世界共鸣
诗酒酿出了城市温暖浪漫的性格,也带来了热度。
历经九年的持续深耕,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让“酒城”之名超越了地域标签,生长出更具韧性与温度的文化生命力,更沉淀为一种跨越地域的世界性共鸣。
正如罗振宇在演讲中感叹:“这里的诗酒,能融化陌生人之间的隔阂。”这场人文盛宴以文化为媒介,让诗酒成为连接陌生人、打破隔阂的情感纽带,也让泸州的城市名片在时间与空间的延展中,焕发出更为深远的感染力。
自2018年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设立“1573国际诗歌奖”以来,该奖先后授予立陶宛诗人托马斯·温茨洛瓦、南非诗人蒙加内·沃利·塞罗特等全球诗坛领军人物。今年,俄罗斯诗人马克西姆·阿梅林以“传统的创新者”之名摘得诗歌奖。与此同时,大会设立的“1573国际诗歌翻译奖”在2025年由中国波兰文学研究泰斗张振辉与德国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共同获得;“1573国际作曲家奖”则授予古巴音乐巨匠何塞·马里亚·比铁尔,以表彰其在当代音乐创作领域的卓著成就。这些奖项不仅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更使泸州成为世界诗歌的交流地。
而这些奖项只是诗酒文化走向世界的起点。截至目前,大会已累计举办超过200场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诗人、艺术家与学者参与,征集诗歌作品超过50万首。在这场以诗与酒为媒介的人文盛宴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因共同的情感而相遇,成功将泸州的城市名片推向了世界,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诗酒的温暖中相遇相知。
作为这一文化事业的重要推动者,泸州老窖既深植历史,又面向未来。自1915年“温永盛三百年老窖大曲酒”斩获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开启中国白酒的世界之旅,至今已110年。
进入新时代,泸州老窖将“活态双国宝”所承载的匠心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文化实践,通过持续举办“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开展“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文化之旅,携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国际乒联世界杯等顶级赛事,让融合花丝镶嵌技艺的“品味中国年”宫灯系列作品亮相巴黎等多元方式,让源自泸州的诗酒温度跨越长江,远播四海。
如今,泸州老窖的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入选“中国品牌国际化标杆100”,意味着其以文化为纽带的价值传播模式,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泸州的实践生动印证:一座城市、一种文化,能够凭借其独特的温度与魅力,在全球语境中引发深层次的共鸣。当酒香与诗韵在长江畔交织升腾,泸州已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坐标,更升华为一种跨越国界的生活理想——为世界提供一方于喧嚣中诗意栖居的温暖可能。这既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当代写照,也是中华文明为世界贡献的一份独特礼物。
(资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