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湖南省湘潭市正值旅游旺季。在韶山市,前来探访伟人故里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革命战争年代,湘潭人民踊跃响应号召、争相送子参军。多年来,美丽的莲城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双拥传统。2025年4月,湖南省湘潭市被命名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80年前的爱民佳话
鱼水情深的印迹
作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湘潭市共有革命遗迹遗址、纪念场馆等339处,红色旅游景区(点)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在湘潭,几乎每个乡村,都有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印迹。
在湘潭县花石镇盐埠村井湾组,一座百年老建筑就铭记着一段鱼水情深的故事——
1944年秋,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以八路军359旅为主力组建南下支队,挺进湘粤边境。1945年7月29日, 南下支队主力在地下党员的接应下进入湘潭县休整。
“南下支队当年就在我们这个黄家祠堂里休整,官兵走门串户,巡诊送医,还帮助乡亲收割打场、挑水晒谷。”村民黄克成老人用拐杖指了指仅留下一道青石墙的黄家祠堂旧址,向记者讲述。
村民黄光悦老人至今还记得,当年他的妹妹身上长了疮,却无钱医治。适逢南下支队路过,军医不仅为她做了手术,还留下半袋小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南下支队奉命北返,湘潭人民含泪相送。短短十几天,这支队伍以严明的纪律和赤诚的爱民之心,赢得了群众的爱戴。
80年过去,这段故事历久弥新。2016年,湘潭市、湘潭县两级党委、政府在黄家祠堂旧址立起“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南下支队司令部遗址”纪念碑,常常有干部、群众前来参观。
黄克成就居住在遗址附近,他经常义务为游客讲述南下支队的故事。“黎民幸福忆先锋,华夏振兴有后人。”黄克成说,“这些故事应该讲出来,让今天的孩子们都知道八路军的好。”
情系边防的拥军脚步
雪山之上的慰问
“哨所海拔超过5000米,可能会有高原反应,你们要上来吗?”
“上!”面对新疆军区某部官兵的询问,来自湘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慰问团成员毫不犹豫,“我们的战士在上面坚守,我们怎么能不上去?”
今年10月,湘潭市委、市政府组织慰问团走访慰问湘潭籍边海防官兵,来到新疆喀什,登上雪山哨所。
“没想到家乡慰问团会来海拔这么高的地方!”在新疆军区某部服役的湘潭籍战士朱昊告诉记者,慰问团不仅送来家乡特产,还逐个询问官兵家中有什么困难,列出清单,协助解决。
据了解,湘潭市已连续3年开展走访慰问边海防官兵活动。湘潭市双拥办负责人林孟思介绍,3年中他们先后走访驻西藏、云南等边防部队的湘潭籍官兵300多名。
今年9月初,在西藏军区某部服役的湘潭籍军士李盼攀接到妻子的报喜电话:“孩子顺利就读湖湘学校啦!”电话中,妻子的喜悦溢于言表,“政府对在边远地区服役官兵的家庭特别关照,你在边防安心工作!”
“今年已有44名军人子女入学问题得到解决,20多名军属实现就业。”林孟思向记者展示了慰问团成员走访带回的“边防官兵需求清单”,“艰苦边远地区官兵的家属、子女随军的不多,大部分留在原籍。他们的需求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记者在湘潭市双拥工作日志上看到,湘潭军分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针对全市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官兵的需求清单,精准帮扶。“军人在外保家卫国,我们要为他们护航。”湘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说。
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
跨越千里的牵手
“从东海之滨到伟人故里,路程相隔千里,精神一脉相传。”讲起与浙江省八一学校共建以来开展的交流活动,湘潭市韶山学校校长叶法彬很是感慨。
2015年起,海军湘潭舰与湘潭市开展节日互访等“城舰共建”活动。海军湘潭舰与湘潭市韶山学校、岸英小学结成对子,在舰上设立“湘潭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让“家乡舰”成为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阵地。
“浙江省八一学校是我部近年来参与建设的标杆学校,有不少创新做法和经验。韶山学校则根植伟人故里,红色积淀十分深厚。我们认为,促成双方合作办学,更有助于军地共同深化红色教育。”海军某部领导说。
2024年6月,在湘潭军分区、东部战区海军某部的协调下,这两所相隔千里的学校正式签署共建协议。“韶山红”牵手“海军蓝”,开创了共建协作的新模式。
协议签署后,湘潭军分区、市教育局、市双拥办等单位和部门积极响应,为两所学校合作共建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开辟绿色通道。去年,两校在线上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韶山学校高二学生毛肖潇分享了自己参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了解的毛主席睡衣的故事。声情并茂的讲述,赢得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特色学校手拉手,共育新苗节节高。”两所学校签约以来,多次互派师生到对方学校参观研学,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开发红色教育课程、设计红色教育内容,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
传承不息的力量
“我们的民兵微课播放量已经突破1000万!”湘潭军分区工作人员谈起今年3月上线的民兵微课,脸上有掩不住的自豪。
工作人员介绍,2024年10月至今年3月,湘潭军分区聚焦湘潭籍英雄模范和革命先烈,拍摄制作红色景点、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文物、红色传承“五红”系列民兵微课。短小精悍的内容加上新颖的传播形式,甫一上线便引起关注,半年多来网络点击量已超千万。
在航天员汤洪波的家乡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当地将一条道路命名为“航天路”。2022年4月,湘潭交通运输集团还将飞栏村公交站更名为“航天站”。云湖桥镇中心小学学生曾鹏宸常在这个车站坐车。车站更名后,航天员成了他的“偶像”:“长大了我也要像汤洪波叔叔那样,当航天员、去太空!”
湘潭市还定期组织开展“莲城最美拥军人物”评比表彰,以榜样力量激发拥军热情;启动“戎耀莲城”红色宣讲“五进”活动,宣讲英雄故事,续写双拥新篇。
崇军尚武的信念转化为从军报国的行动。湘潭市征兵办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该市有近5000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1951年2月,当时的驻湘潭某部为感谢湘潭人民支持土改、协助剿匪,赠送给湘潭市人民政府一块“人民之光”匾额。政府代表湘潭人民回赠一面锦旗,感谢部队解放湘潭,支持地方建设。
70多年过去,这里山乡秀美、人民安居,“爱我人民爱我军”的传统在这片土地上依然生机勃勃。(彭保华 田 祥 本报特约记者 李亮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