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向东北方向漫游了半月有余;2025年,我再度向东北出发,不同的是,这一次身边多了母亲的身影。或许正是这份同行的陪伴,让旅途多了份别样感触,便想着落笔记录。去年我曾写下西北之行的见闻,这篇文字,也算作旅行系列游记的补充与延续。
漂流瓶
去年的东北行,始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梦。梦里出现的,是从高中相伴到大学的挚友。彼时《玫瑰的故事》《不够善良的我们》两部聚焦男女关系的剧集爆火,后劲十足,让我骤然想起了她,也让她走进了我的梦境。她的大学恋情以惨烈收场,近乎将她拖入黑暗旋涡,这段经历像一部老式国产爱情片,满是贴合时代背景的落寞与遗憾。我们最后一次碰面仓促收尾,我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的寄语。于是这次旅行,我选择用一种有仪式感的方式弥补——在海边投出一只漂流瓶,附上我的问候。明知她无法收到,我仍愿为这份心意付诸行动,也算给这段友情一个温柔的交代。
棒棰岛
大连的棒棰岛,堪称我的“私密后花园”。我常在此独处,因它与中山美术馆相隔不远,索性每次都一并探访。那天我铆足力气想把漂流瓶丢得远些,却只抛得高而未及远。在海边伫立良久,看着瓶子随浪涛起落,渐渐飘向远方。今年本想再投一只,却终究没能成行,或许有些事,一次便已是圆满。
安东老街
转身前往丹东,入住酒店时恰逢一个旅行团。电梯里我问一位阿姨来自哪里,她笑着答:“鸡尾巴!”我愣了片刻,见她指着手机里的中国地图比划,才知是新疆。这般形容家乡的方式新奇又贴切——若说新疆是祖国版图的“鸡尾巴”,那东北便是当之无愧的“鸡头”,两地相隔三千多公里,遥遥相望。丹东确是座值得一游的城市,除了家喻户晓的打卡地,安东老街夜市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直观感受比沈阳老北市夜市更具风情。站在虎山长城上眺望朝鲜,一座规模不小的农家大院清晰可见,古朴的村貌仿佛让人穿越回汉朝。
虎山长城
长城某段下山路的台阶格外陡峭,当时我便想,若是母亲同行,怕是会有些吃力。正想着,身后一位老师傅健步如飞,渐渐将我拉开距离。年轻气盛的我不甘落后,却终究没能追上他。
下山后竟与老师傅偶遇同车返程,一路攀谈得知,他竟是位资深旅行达人,足迹遍布多地。他热心分享了新疆的旅行攻略——从经费预算到衣物准备,再到各地温差,细致入微。我真想让这位老师傅,还有后来在太原素食餐厅偶遇的姐姐知道,他们推荐的地方,我后来都一一去到了,从不是随口说说。于我而言,旅行中美食与美景的吸引力都是相对的,唯有遇见的“美人”——那些温暖真诚的人,才拥有绝对的吸引力。
这有山
6月初,百无聊赖之际,调整状态后我继续北上,抵达长春。“这有山”是长春颇具特色的网红商场。今年带母亲同游时,她刚一进门,便被头顶错落的山景与步道吸引,抬头惊叹:“是挺有意思。”
这座室内山景商业综合体,藏着一座30米高的人造山,模仿自然景致设有山谷、山洞、山道,商铺沿山道分布,逛商场宛如山间漫步,设计堪称独特。门口始终有游客络绎不绝地打卡拍照,去年夏季到访时,一楼大厅还有乐器演奏,场内文创商品兼具复古与新潮,顶层甚至能见到不少小动物,整座商场都萦绕着浓郁的文艺气息。
伪满皇宫
伪满皇宫,我私下总叫它“溥仪的大别墅”——倒不是轻慢,实在是它的布局与奢华感,比寻常宫殿多了几分“私人宅邸”的意味。作为中国三大宫廷遗址之一,它与北京、沈阳的故宫齐名。参观时我做了两处对比:一是与沈阳张氏帅府相较,张作霖的帅府已足够奢华,墙上一小块瓷砖在当时市价1美元,三块便抵得上普通家庭一个月的开支,而伪满皇宫则更显气派;二是将溥仪与我的姥爷姥姥做时代对照——1932年溥仪住进缉熙楼,楼内溥仪的理发室与卫生间,其前卫设施竟领先普通民众至少三代,而1935年出生的姥爷却从小过着农户家物资匮乏的简朴日子。
在此分享个小经验:进入伪满皇宫博物院后一定要索取地图,上面标注的三条参观路线可按需选择,避免迷路或遗漏景点。
净月潭
母亲和许多人一样,对历史建筑兴致不高,却格外钟爱山水风光,长春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不容错过。“南有日月潭,北有净月潭”,这片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被誉为“森林氧吧”“长春之肺”。我两度到访,一次是夏天,一次是秋天,赏荷花与观枫叶,各有韵味。景区观光车票20元/人,购票后会发放手环,沿线十余个站点原则上可随意上下车,只是后半程乘车常会遇到等待时间较长的情况。徒步达人或许能花数小时走完全程,但手环作为乘车唯一凭证,务必妥善保管。今年再去时,观光车已换成小型客车,想来是季节所致。净月潭湖面碧波荡漾,最长处约4000米,最宽处约1000米,湖畔徒步令人心旷神怡;走进森林浴场,与茂密高耸的松树相拥,夏季的枝叶郁郁葱葱,绿意浓得仿佛自带滤镜,那便是它最本真的模样。
净月潭森林浴场
带母亲出行,才发觉她偶尔会情绪波动、心生不安。年轻时她也曾游历不少地方,只是时代变迁太快,父母辈终究不及我们这般能灵活运用手机与社会联通。几年前,母亲帮我办了一张如家酒店会员卡,我才体会到住店的便捷。直到去年,我仍在不少酒店前台见到,有人因不会手机下单而悻悻离去,若选择现场登记住下,也要多付一倍房费。当然,也有不少银发长者玩转手机,尽情享受着最适合出游的时期。
这次旅行,我的情绪也有过一丝起伏。为母亲支付全额票价时,票务系统意外退回,提示她已可购买半价票。看着她偶尔显露的精力不济,我才猛然发觉,母亲已步入初老之年,而我却仍像个未长大的孩子。
长春“多彩轻轨”
在长春,一次为了吃饭坐了一小时轻轨,母亲坦言不太适应。我们好奇查询后才知,长春的面积约有1.6个沈阳大,这般通勤时长在大城市实属寻常。不过长春轻轨的六条线路各有颜色,视觉上倒颇为养眼。
说到饮食,我或许再也不会轻信所谓的百年老字号与名店的招牌菜了——连续打卡三家,结果都大失所望。我本不是热衷美食、爱分享吃食之人,但到了延吉,一切都另当别论。这座城市里,游客与美食随处可见。刚出延吉高铁站,便被人拉住询问“最好的烧烤店在哪”,我猜高铁站里半数以上都是游客。
朝鲜族炸酱面
兴豆饭店是延吉美食清单上的常客,招牌朝鲜族炸酱面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小酥肉搭配甜汁蘸食,别有风味。吉林人做锅包肉的底气十足,仿佛都在宣告“我的锅包肉天下第一”。最让我忍俊不禁的是,延吉冷面店大多备有剪刀,食客需边吃边剪面,虽尝试后觉得大可不必,但也算别样体验。在我看来,正宗的朝鲜族冷面,配上醋与黄芥末酱才够过瘾,这在丹东、沈阳的冷面馆也能尝到。
朝鲜族民俗园
在延吉,公交车上、公园里,时常能听见当地人用朝鲜语交谈,他们的半数房屋都透着朝鲜族建筑风格。朝鲜族民俗园更是撑起了当地摄影业:无数女孩租借精美朝鲜族服饰,在百年老宅前跟着摄影师的指挥摆着造型,镜头里定是幅幅大片。我格外喜欢逛西市场,本身钟爱山货尤其是蘑菇的我,在这里如获至宝;当地米酒也是特色,每个摊位的老板娘都会热情邀请我品尝,最后自然是买上一些,就地打包寄回家中。
延吉“网红墙”
延边大学对面的“网红墙”,整栋商业楼挂满霓虹灯牌匾,夜幕降临后格外夺目,成为延吉最知名的打卡地。只是这类“网红墙”并非延吉独有,不过是被当地精心包装成了文旅项目。我在墙下变换角度拍照时,心中满是局促——这般举动究竟意义何在?是分享,还是证明自己来过?我们真该好好想想,这般“证明”是否有意义?若只是拍照打卡,又算不算真正抵达过这座城市?就像路过的当地夫妻所言,先生疑惑“他们在拍什么”,太太只淡淡回应“这是网红打卡地”,仅此而已。我不禁想起网上的短视频:有游客女孩在北京老建筑前拍照,被北京大妈吐槽“破鼓楼有什么好拍的”;还有女孩硬闯即将闭馆的博物馆,只为拍张照证明自己来过。
离开延吉,再度途经长春,便转向了哈尔滨。有人说哈尔滨只在冬天值得一去,那大抵是针对南方游客而言,我们东北人则无需这般。市区里一家东北老菜馆,楼顶装了造雪机,雪花纷飞中,欧式风格的墙面搭配创意标语,引得不少游客拍照留念,颇具浪漫氛围。我本想让母亲也凑个热闹,她却提醒:“这是给没见过雪的南方人准备的。”我猛然醒悟,我们东北人拍假雪景,着实有些滑稽。
圣·索菲亚教堂
两次到访哈尔滨,我都住同一家酒店,离圣·索菲亚教堂极近,性价比很高。去年还曾进入教堂内部参观,今年再来时它已封闭改造。真心希望这座教堂未来能恢复实用功能,而不只是游客拍公主照的背景板。教堂对面便是道里菜市场,顺路可逛逛;想买红肠,秋林公司里的秋林·里道斯总店最为正宗;格瓦斯则是我的心头好,无论在哈尔滨还是日常,都是我的首选饮品。
在哈尔滨,唯一让我不适的是,不少商户总会格外关注我的口音。不知为何,辽宁口音在这里竟显得有些另类。今年到访时,恰巧遇上哈尔滨2025年的第一场雪——实则是雨夹雪。回想去年,也赶上了一场雨。无论是雨是雪,抬头顺着欧式建筑的大圆顶望向天空,都留下了阴沉而深刻的印象。
哈尔滨的俄罗斯人不少,这次便见到一位俄罗斯姑娘站在雨中,左顾右盼似在等候同伴。异国他乡、语言不通,让我心生同情,若不是我和母亲只有一把伞,真想将伞让给她。思绪被一阵鸣笛声打断,身后一位出租车司机竟用喇叭“滴滴”催促她,着实可恶。我始终觉得,东北人对“南方小土豆”的客套或许掺着几分好面子,不然为何对俄罗斯姑娘这般区别对待?说实话,就我个人感受而言,部分东北人的素质确实仍有提升空间,由此引发的不愉快,也并非轻易就能化解。
过去两年我曾认为,旅行未必是看祖国河山的和谐美好,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亦是中国社会的客观面貌,能跨过这道坎、全身而退,便是旅行的收获。
中央大街
去年端午节到访哈尔滨时,中央大街挤得人山人海,前后左右皆是人影,只能人挨着人寸步挪动,还得不时的抬头张望前路;今年则宽松许多,上午早些时候前往,游客不多。吃马迭尔冰棍算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但我偏爱带包装的款式——拆包装的过程,本就是仪式的一部分。
站在松花江畔,我自然而然地让母亲唱起了1936年问世的《松花江上》,并录下视频,一路拍到松花江大桥上。母亲在桥上随性扭了几下,风格突变,后来剪辑视频时,我特意配上庞龙的《我的家在东北》,两首歌都含“松花江上”的歌词,搭配起来格外有趣。
松花江大桥
若在长春净月潭意犹未尽,哈尔滨的太阳岛便能接续这份惬意——两者游玩形式如出一辙:入园购买观光车票、领取手环,而后可一站一站游山玩水。731罪证陈列馆(731部队遗址)值得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探访一番,这里没有网络杜撰的离奇实验,却完整记录了真实发生的一切。哈药六厂版画博物馆里,几张描绘藏女的版画格外惊艳,只是大多数人都被富丽堂皇的走廊吸引。
太阳岛
今年再去黑龙江省博物馆时,不少藏品已不见踪影,想来是陆续迁往新馆;不过哈尔滨市博物馆同样值得一看,馆内众多俄式藏品——家具、钟表、陈设品等,轻易便能让人联想起描写旧时哈尔滨生活的年代剧。中华巴洛克街区是中央大街之外的另一处百年地标,逾百年的老建筑鳞次栉比,前为欧式巴洛克风格,后为中式四合院布局,街区内的小型博物馆展示着老哈尔滨人的生活物件与风貌,十分有意思。至于哈尔滨其他去过或错过的景致,便不再赘述了。
上一篇游记中,我曾提出一个或许不够成熟的观点:旅行中经历的困难与美好,会化作力量,让我们有勇气击破未来生活的阻碍。如今想来,这份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大。生活中仍会有诸多意料之外的困难,甚至将我们击倒。在此,我想为这个观点致歉。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借助生命中的不同力量重新站起,这份力量更多来自他人的鼓励与安慰,与旅行并无太多关联。
其实我不太喜欢用“旅行”二字形容我的外出,更愿意将其解释为:在某段特别的时光里,换个地方呼吸。这过程并不轻松,却有时会让人上瘾。这不,很快我就要开启下一次外出征程,我的游记,也将未完待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