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九点半,阳光刚爬上意式风情区小洋楼的窗台,一阵嘹亮的咏叹调就划破了晨间的宁静。抬头一看,“茶花女”正倚栏歌唱,威尔第的《饮酒歌》伴着咖啡香飘荡在马可波罗广场。
另一边人民公园里,评剧《花为媒》的锣鼓点欢快响起,一句“叫一声王俊卿你来的正好”没唱完,浓妆艳抹的青年演员就调皮地把手绢递给了一位看入神的小朋友,引来一片笑声……
“快快快,这边唱完《花为媒》,那边还有《西厢记》呢!”结伴而来的年轻人忙着“赶场”,生怕错过一分精彩。戏聚天津,无处不沉浸——一不小心,天津的“好戏”,就这么热乎地撞进人们眼跟前儿!
“成为故事本身”
都说这是个文旅3.0时代。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满足“拍照打卡”,而要“成为故事本身”。一个故事、一首曲子、一张门票,都可以成为“说走就走”的理由。
漫步金街,百年历史建筑恢宏大气,你正在专心拍照,突然,一个穿长衫的男人从你身后走过,低声说:“账,快到期了。”回头一看,人已消失在人群里。下一秒,锣声起,一场《日出》就地开演,眼前的惠中饭店、路边的黄包车、近在咫尺的陈白露,把周围人都带入曹禺先生笔下的那个很多年前的天津。
“都说‘天津人天生会唱快板儿’,今天我就现场教您唱!”古文化街的戏楼上是醇厚的大鼓、悠扬的时调,戏楼下是你我都能参演的“参军戏”,无论是学龄稚童,还是中年夫妻,都可以“过把瘾”。
海河畔,更不愧“顶流”。这边,交响乐团现场演奏,“小天鹅”随灯光起舞,优雅!不远处,有专业歌手抱着吉他弹唱民谣;直播达人的镜头正随着歌声缓缓摇移;“粉丝”们举着荧光棒,与歌手轻轻合唱;也有人一边欣赏,一边拉着行李箱——华灯初上的海河,就这样把“诗和远方”串进了你的生活。
“立体City Walk”,您听说过吗?在天津中国大戏院,这个曾以“华北第一摩登剧场”闻名的剧场,一场游艺会正在开展。老电话里藏着历史回响,方寸舞台追溯梨园往事,“名伶之路”展览回味无穷……“呦呵!这不梅老板吗!”观众里,有人对着梅兰芳先生在此演出用过的物件啧啧称奇。
“天津是懂浪漫的!”这个秋天,这座城市越来越多的“宝藏”被游客打开——总有一场戏、一出剧、一个人,让你停下脚步。把历史“活化”,把文化“点燃”,拌上新潮场景、霓虹灯光、全新技术,这焕新的“戏”里依然是熟悉的、浓浓的“天津味道”。
看热闹,更看门道
透过热闹看门道,一座城何以“入戏”有道?答案,就藏在它深厚的底蕴里。河海交汇的壮阔,红色激情的燃烧,工商基因的流淌……天津的特色就是天然的“剧本”,孕育了一出出“津味儿”纷呈的好戏。
这,是一口余韵悠长的老酒。“近代百年看天津”。时光的沉淀,赋予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包容气质。老城厢、老建筑、四合院、小洋楼——它们就是一幕幕立体的戏剧布景,静静等着开场。是金街的沉浸式《日出》、意风区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古文化街的曲艺《海河故影》……
这,也是一口充满惊喜的新酿。“戴上VR眼镜,你就是哪吒!”在天津一家科技企业的体验区,孩子们为了“保护村民”,在“陈塘关”与龙王鏖战。传统艺术撞上前沿科技,让每个人都成了故事里的英雄。
津味儿,从不固守过去,而是持续流动、生长着的鲜活气息。您可知道,“戏聚天津”的线下演出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线上直播间里也是人气爆棚,弹幕刷个不停,全网总曝光量突破了1亿次。有网友留言说:“好家伙,天津这波真的是有‘亿点点’厉害!”
从“请您看戏”到“邀您入戏”,天津把大家的“小情绪”拿捏得恰到好处。就像在《日出》表演现场,“你们看!我这身儿新衣服好不好看”,演员一个即兴的发问,瞬间点燃全场,得到观众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好看!”一句“抓现挂”点活了一场戏。
“整活儿”,天津总能整到人们心坎上。
您来了,就是主角
这就是天津独有的“戏缘”与“人缘”。当居民游客也成为城市这场“大戏”的一部分,当文化沉淀为城市底色,这座城市就不仅仅是特色鲜明的旅游热城,更是一座能够安放梦想与生活的“大片场”。
而“戏里戏外”的“津味儿”,是“泥土味”,是“人情味”,更是一股劲儿,如冯骥才所说,“也得强梁、爽利、逗哏、较劲、有滋有味才是”。
以文润城。历史的底蕴、地域的风味、时代的潮流,激荡出无穷的魅力。这魅力,不仅在海河奔涌东入海的宏大叙事里,也在每一条大街小巷中,在每一个微笑的面庞上……我已经看见,一出“好戏”正上演——来了您嘞,今儿个您就是主角!
评论员|闫丽
摄影|吴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