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的天梯山石窟知名度不高,但它却是中国最早开凿的大型石窟,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源头,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
上图摘自网络
天梯山石窟创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412—439年),距今1600多年。它是由北凉国君召集凉州高僧昙曜和众多能工巧匠开凿。天梯山石窟对其后大型石窟的开凿有着启蒙和示范作用,形成了我国佛教石窟造像艺术史上有名的“凉州模式”。
去过云冈石窟的人一定对“昙曜五窟”不陌生,昙曜是凉州人(今武威),正是因为他深度参与了天梯山石窟的开凿,为其日后主持开凿云冈石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城南60公里处的张义镇灯山村。市区内没有公交车过去,我们包了一部车往返。沿途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山坡上的羊群。
这里的山像披了一层厚厚的草毯子,褶皱鲜明。
进入张义县,山坡上可见“石窟鼻祖,魅力张义”的宣传文字。
第一站来到“天梯”。
这是一处山顶观景台,可以俯瞰黄羊河水库。
木栈道沿着山坡一直向上,真的像爬“天梯”,气喘吁吁。
“登天梯,观大佛,赏花海,品民俗”,可惜时节不对,没有看到花海。
终于登顶,整个黄羊河水库尽收眼底!
山顶风巨大,人都快站不住。
原路返回山下
继续乘车来到天梯山石窟,门票30元。天梯山石窟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过检票口,黄羊河水库展现在眼前。
早晨的黄羊河水库一派静谧,景色秀丽。
我们步行前往石窟
栈道沿着山体一路蜿蜒,下方就是黄羊河水库。
为了方便游客参观天梯山石窟,1994年专门开凿了一条隧道,称为“罗汉洞”。
洞里有十八罗汉像
穿过洞,绕过这座山。
猛然间就见到石窟了!
1958年4月为解决黄羊河流域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黄羊河水库开始动工建设,水库建成后绝大部分石窟将被水淹没。为了保护石窟,决定在石窟前建起一座半圆形挡水坝,将整个石窟保护起来。
大坝上面可以通行,游人站在坝顶可以一面观赏石窟,一面欣赏黄羊河水库风景。
天梯山石窟现存洞窟18个,目前仅唐代开凿的第13窟对外开放。13窟为天梯山石窟中最大的洞窟,也称“大佛窟”,宽19米,残高约28米,进深6米,内现存有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像。
主尊释迦牟尼像高28米,依山面水而坐,
俯瞰下方,恐高的人腿会发软。
挡水坝两端都有陡峭的阶梯可以下到底部
从左边下,右边上。
释迦佛两侧站立着迦叶、阿难二弟子,文殊、普贤二菩萨,和多闻、广目二天王。
天王脚下踩着小鬼
天王的面部表情不像常见的那样威严,看过去有点憨萌可爱![大笑]
窟内的南北两壁还残存着彩绘壁画,有云纹青龙、大象经卷、猛虎花卉等。
佛像的面部线条比较硬朗,造像原始拙朴,跟别的几大石窟都不一样。
这是天梯山石窟目前的状况,大佛窟左侧的一些洞窟都没有对外开放,里面的大部分文物都已般迁至博物馆,我在武威市博物馆里就见到了不少真迹。
离开大佛窟,原路返回。
此时艳阳高照,天气晴好。
黄羊河水库岸边风景好美
步行前往“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旧址”,当年考古工作者们就是在这里工作的。
里面有图片展示了当年石窟勘察和搬迁的状况
当年的牌子还在
这是“金龟山”,看过去还真像一只趴在水边的金龟。
北魏灭北凉后,僧侣和工匠们纷纷外流。随着时局变化和佛教中心的东移,昙曜等一大批创造了“凉州模式”的能工巧匠们离开凉州,来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并在此开凿了云冈石窟。一部分人向西迁徙到敦煌,于是敦煌的石窟文化迅速发展起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