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7点50分日出,晨光渐渐漫过戈壁,坐在“丝路遗迹·寻踪河西”2025年河西走廊遗产线路新媒体宣传活动的大巴车上,天地在河西走廊上铺开,显得格外坦荡。
阳关玉门关遗址景区
第一站到达阳关玉门关遗址,汉代在此设关,不仅仅是为了军事防御,更是文明的分界。向西是未知的西域,向东是熟稔的中原。无数商队、使臣、僧侣在此领取“关照”,踏上生死未卜的旅程。
阳关早已在时间的旅程里风化成一座土堆,唯有烽火台的残垣依然倔强地指向天空。
这个烽火台就是阳关风燧,距今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阳关的制高点,素有“阳关耳目”之称。实际高度有七八米,但现在最高处只有4.7米,一半已被风化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阳关风燧
再往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土红色、自东向西、又宽又长的道路,这便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南道,它有现在双向12车道的宽度。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道,南道出阳关,北道出玉门关,因为南道极其宽广而又平坦,所以当时被人们称之为希望大道、光明大道、康庄大道!而古代人认为“阳”就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所以就有了“阳关道”。
阳关大道
继续向西,黑戈壁无边无际地蔓延,仿佛回到了开天辟地之初。直到山谷深处出现绿洲与胡杨树,悬泉的2号泉眼依旧潺潺不息。
戈壁悬泉下,置驿接四方——这处汉代最大的官方邮驿,曾是丝绸之路上最繁忙的枢纽。自汉武帝时期设立,这里接待过三十六国使者,处理过十万余枚简牍文书,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国际邮局”。
悬泉水山涧
蹲在涌动的山泉边掬起一捧,水微咸,带着矿物与历史交织的味道。恍惚间,耳边响起驼铃、马蹄与驿卒的喘息,就是这捧泉水,滋润了丝绸之路上伟大的梦想。再尝一口,那微咸的滋味像是无数过往的古人经过,复活了整个驿站的记忆。
当夕阳西下,鸣沙山被染成流金的海洋,参加本次活动的网络达人叶撷溪踩进沙海。她说,一直以来都很向往西北旅行,不仅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心灵的洗礼,大开大合的景色,伸手可得的星空,来到敦煌才能感受到天地辽阔和独属于西北的浪漫。
网络达人叶撷溪拍摄视频
少年的梦是沙漠里的海,那便是月牙泉。
月牙泉的形成始于一万二千年前,由于地下水位抬高在沙漠低洼处自然涌出,唐代已成名胜。10月15日,这片沙漠之海正在见证一场特别的告别——万人星空演唱会迎来2025年的谢幕之夜。
万人星空演唱会观众
沙丘成了天然看台,当银河缓缓升起,无数手机屏幕的微光汇成地上的星河。叶撷溪站在沙脊上录制视频,她的歌声随风飘散。
在这里,星光就是自己,每个人都是主角,为自己而唱。
此刻的鸣沙山下,无人机表演再次出现,梦境与现实再无界限,历史与今天也在此重叠,游人们在沙海中仰望星空,与汉代的戍卒、唐代的商贾看着同一片星河。河西走廊的辽阔,不仅在于它绵延千里的地理尺度,更在于它容纳了无数的时空层理。
鸣沙山无人机表演
天地依旧辽阔,那条连接东西的道路,依然在每一个向往远方的心灵中延伸。于此天地间,往事从未逝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与你我同行。
来源 | 甘肃农民报
文/图 |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典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