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追寻烽火印记 从历史弹孔到精神坐标: 烽火长城口 今日映山红
主持人:1933年3月4号,日军占领承德后向长城沿线大举进攻,中国军队爱国官兵和民众武装奋起抵抗,史称“长城抗战”。发生在古北口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以1.2万人的巨大伤亡,毙伤日军5000多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92年后的古北口硝烟散尽,却因为那段历史,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系列报道《追寻烽火印记 从历史弹孔到精神坐标》,今天请听第二篇,记者田晓曦、张歆从古北口发回的报道《烽火长城口 今日映山红》。
初秋时节,位于古北口境内的蟠龙山,依旧是一片郁郁葱葱,蜿蜒的长城沿着山脊起伏伸展。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蟠龙山长城制高点——将军楼,这座十米见方、满目疮痍的敌楼仍保持着92年前的原貌:一米多宽的炮弹洞、大小不一的弹坑清晰可见。趁着假日,北京游客李女士特意带着女儿来这里游览:
【录音:北京地区抗战第一枪在这里打响,课本上的文字是扁平的,而这里的山峦、弹痕、纪念碑,都是立体的。我想让她知道,“抗战”这两个字不是考试的一个考点,而是曾祖父那一辈人用血泪和生命写下的真实故事。】
现如今,古北口镇有很多的“红色记忆”传承人,24岁的秦春辉就是其中一位,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在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做起了讲解员。纪念馆旁的“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里,安葬着360多具抗战烈士的遗体。虽然已经给很多人讲述过这段历史,但秦春辉讲解时还是会不自主地难过落泪:
【录音:那时候的中国军队的武器也没有那么的先进,所以就是打的非常的辛苦,民众也是想给每位将士准备一口棺木,但因当时棺木的钱是没有凑够,苇席的钱也是没有凑够,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挖了一个大坑,是铺了一层苇席又放一层战士们的遗体,铺了三层。(哭)岁数比我还小,很难过,会想把这些故事告诉更多的人。】
作为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古北口镇的一张亮眼名片。现在的古北口,正在着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在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的同时,走向乡村振兴。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春玲说:
【录音:这些红色的文化,还有咱们长城的文化,都是在咱村,这一年怎么着也得有六七万、七八万这些人。听讲解员一讲,那都是特别受鼓舞,特别震撼。从咱们纪念馆到蟠龙山,去咱们胜利广场,中午到咱们红色小院吃饭,比如说来一个团队我们会分到我们有十几个红色小院,然后老百姓直接他不就有收入了,是对我们村集体,还有对我们当地老百姓都是收益很大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