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暖,穹窿山在暖阳中苏醒。这座素有“吴中第一山”誉称的天然氧吧,正以御道竹影、溪涧清音、古梅暗香等多元景致,迎接今春首批踏青客。据景区管理处统计,近两周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周末单日接待量突破3000人次。
晨光初现,御道石阶已迎来三三两两的登山者。这条始建于西汉的古道,在翠竹掩映间蜿蜒向上,青石板缝隙里探头的蕨类植物与道旁零星绽放的二月兰相映成趣。来自园区的摄影爱好者陈先生架起三脚架,镜头里定格下竹影婆娑间跃动的光斑。“往年总去西山拍梅,今年发现穹窿的早春层次更丰富。”他调整着相机参数,向记者展示刚捕捉到的晨雾流动画面。
“这里的景色真令人陶醉,尤其是那条古道,爬起来不太累,还能看到这么多自然的美景。”刚从山顶返回的李女士分享了她的感受,“我喜欢这里的宁静,不像其他地方那么拥挤,空气也特别清新。”
沿御道行至半山,淙淙水声渐次清晰。解冻的箬帽泉自石隙涌出,在赭色岩壁上织就银练,最终汇入山腰的蓄水潭。山腰监测点显示,当前水温较上周明显回升,游动的蝌蚪群与实时更新的电子屏显示的生态数据,成为游客观察自然物候的生动窗口。
上真观庭院内,那株由乾隆亲手栽植的玉兰树已萌发花苞。今天,记者来到穹窿山风景区的上真观,刚踏进大门,抬头便能看到白玉兰的“头顶”。往望湖亭方向走去,白玉兰的全貌便一览无余。白色的花朵在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中显得格外清新脱俗。“由于山上气温较低,这株260岁的‘老寿星’是苏州最‘慢热’的玉兰,但是它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呈现的红墙玉兰景色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孙武文化园茅蓬坞、万鸟园内梅林正值盛放期,宫粉、朱砂、绿萼等多个品种的梅花织就“梅”好光景。“这是穹窿山特有的‘早春五重奏’。”现场的园林养护师指着不同海拔的植被带解释,“从山脚的梅花、山腰的玉兰到山顶的杜鹃,物候差异形成独特的垂直花讯。”
穹窿山的春之画卷正徐徐展开,从2月末的梅花初绽到4月的杜鹃漫野,这场持续两个月的自然盛宴,既延续着千年文脉,又演绎着生态新篇。
(苏报融媒记者 刘达 文/图)
编辑 肖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