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2月22日讯(记者 李晓晨)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月21日,在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鹊山生态文化区博览园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工人、机械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尽管天气寒冷,现场依然是一派干劲十足、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据介绍,鹊山生态文化区博览园项目位于起步区大桥街道,北临黄河大道,南靠张公柳大街,东依鹊华东路,西接鹊华西路,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北派园林、济南样本,打造蓝绿交融的自然园博、城园融合的人民园博、文脉传承的齐鲁园博。
园区在空间布局上,按照“蓝绿筑基、文创塑园、塔馆引领、三区协同”的原则,构建“一轴一塔三馆三区”空间结构。一轴,即人民绿轴,一塔即电视塔,三馆即博物馆、科技馆、鹊华中和苑,三区即园博休闲区、公园生境区、活力配套区。
沿博览园主入口进入,记者看到此处规划建设的鹊华中和苑已初见雏形。鹊华中和苑位于项目A7地块,以“灵活多变、功能复合”为核心,建筑平面采用大空间布局,打造集展览展示、文化交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综合体。“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大弧度的玻璃采光屋面,保证室内充足的采光率,目前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成80%。”济南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工程中建八局(一标段)项目总工陈斌介绍道。
鹊华中和苑效果图
鹊华中和苑西南侧的齐风鲁韵坊也正在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陈斌介绍,齐风鲁韵坊共分3个地块建设,6#地块建设齐风坊,7#8#地块建设鲁韵坊。齐风坊汲取泉韵济南、鹊华秋色的文化意象,结合建设用地的景观定位,展现山水-台地的在地特征与人文特质。鲁韵坊则结合鹊华秋色图,以中轴对称呈现建筑的稳重、秩序和典雅,以庭院围合、递进以及灵活多变体现出鲁式建筑的实用性、适应性和秩序性,建筑外立面均为清水混凝土结构。
齐风鲁韵坊效果图
位于齐风鲁韵坊西侧的泉城名士坊,地处鹊华东路西侧,鹊华西路东侧,记者看到该项目也在加紧施工建设。据悉,其建筑形态从泰山连绵起伏的山势吸取灵感,形成连续的坡屋面,兼顾了现代建筑形式与传统庭院的融合。以中国传统山水园林及木构建筑为设计意向,结合现代的建筑语言和形式构成,将古典建筑以现代手法加以呈现。主要包括游客中心、展演展览厅、文化体验及配套服务等。目前,项目地下结构施工已完成约30%。
泉城名士坊效果图
博览园项目A2地块为在建的泉韵水坊,位于博览园西侧区域,鹊华西路东侧。济南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工程中建八局(二标段)项目总工薛炳祥介绍,项目以三维水街为理念,结合三维水系、自然和文化,打造特色泉韵水坊,通过中心广场、全景观小镇、水边林荫道等有机组织设计,打造集高端餐饮、购物、演艺为一体的时尚休闲中心。“目前,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成,地下车库装饰安装完成80%,地上装饰装修完成40%,设备及管线安装完成60%,室外管网及铺装工程正紧张有序的进行中。”薛炳祥表示。
泉韵水坊效果图
“项目预计今年6月底建设完成,计划7月份达到开园条件。电视塔、博物馆、科技馆等地标性建筑也在同步推进实施中。”项目经理张洋向记者介绍道。
起步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是起步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田园城市的重要载体,也是济南保护传承弘扬济水—黄河文化的重要体现。
博览园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成为起步区首座大型城市公园,为周边开发地块提供优质生态配套,还将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观光游憩、文化娱乐和商务休闲体验,助力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大幅提升,成为济南黄河北岸新城的生态文化新地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