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鸡融媒】
蛇年春节期间,市区陈仓老街与西府老街成了游客们的热门打卡地。据统计,春节期间老街共接待游客8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4.33万元。
宝鸡,这座拥有8000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的城市,其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抱负清晰可见。当前,我市正全力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名市”,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看中国,来宝鸡”——巍巍秦岭与滔滔渭水,孕育出这片中华始祖炎帝诞生之地,周秦文化发源之地。走进这里,您可以穿越历史回眸“姬周兴王、嬴秦创霸”的伟业;遥想两千年前周原“两系一体、聚邑成都”世界城市的风采;领略矫健俊美、雄奇狞厉的1.2万件青铜器风姿;聆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情画意;游览山川湖泊、高原谷地;品尝千年传承、地道的擀面皮、臊子面……除了目之所及、足之所至、舌之所尝,更重要的,还有一颗心之所向。
百里好山水,一朝入画来。去岁,宝鸡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59%和48.85%。业界认为,“南北并举,城中开花”的旅游崭新业态布局,正是全市旅游业蒸蒸日上的动力源。
尤其是主城区旅游,近年来更是突飞猛进。以陈仓老街和西府老街为代表,可谓亮起了游客“眼”,绊住了游客“腿”,系住了游客“心”。从数据上看,2022年两条老街全年接待游客超过593.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881.03万元。2023年游客接待量略有上升,旅游综合收入实现了9602.04万元,同比增长21.8%。步入2024年,两条老街热度不减,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16.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更是突破1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3.1%。这一连串的数字,不仅反映了老街逐年攀升的旅游吸引力,也彰显了其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地位。
比翼双飞的两条老街,如何精准嵌入大西线旅游全盘?如何在众多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如何以点破面带动城区游日新月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
点与线 建起的不只是两条街
2024年12月23日晨,宝鸡气温-4℃至3℃,上午9时10分,D2684次列车驶入宝鸡南站,兰州的游客蒙时辉前来宝鸡游玩。8年前,他曾来过一次,这是他第二次来宝鸡。
这次来,蒙时辉提前在互联网上做了详细功课,规划的旅游路线图与8年前不同。
“上一次来宝鸡,下了火车我就离开市区,直奔法门寺、太白山而去。”蒙时辉笑着说,这次来宝鸡,他想慢下来,在市区转一转再奔县上,因为他要去网友推荐的城区内的两条老街逛一逛,听说很值得一去!
为何两条老街有如此魅力?实际上,这与两条老街的建筑风格和营销重点密不可分。
先看陈仓老街,老街北口,一台黑色的蒸汽火车头静静地停放在那,它曾是陇海线上的骄傲,承载着宝鸡作为交通枢纽的辉煌记忆。火车头之后,民国风候车室、站台、山西会馆等复古建筑交相辉映,成为老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拍照留念。
步入陈仓老街,仿佛穿越回民国。青石铺就的小路,两旁是青砖红砖砌成的小楼,弧形门洞与墙体雕花工艺精湛,配以古朴的红木门窗,营造出浓郁的民国风情。沿途,宝鸡火车站、陈仓公寓、人民电影院等特色鲜明的建筑,虽然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那份复古的气息却依旧让人心动。
“这些实景均源自于1941年美国卡尔麦登斯夫妇的摄影记录,经过精心复原,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与气息。”陈仓老街负责人李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再看西府老街,走进古香古色的街区,一砖一瓦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一草一木都讲述着西府人的故事。脚下的青石板、房屋使用的青砖大多都是从周边地区收购回来明清时期的老砖,老门窗也是收集的宝鸡一带明清时期民间遗存为数不多的古老门窗,承载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记忆。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老房子是宝鸡市市级文物袁家老宅。袁家老宅始建于清嘉庆三年,距今二百多年历史,是西府地区典型的民居建筑代表。”西府老街工作人员罗伟介绍道,袁氏家族曾出过两代举人,可谓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窗楣上“俭惟德”“勤有功”的家训,体现着老宅主人克勤克俭的家风。
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老街中央的戏台,这座戏台的原型源自扶风县城隍庙前的老戏楼。如今,这座戏台经过精心修缮,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在这里,秦腔等传统戏曲悠扬回荡,与年轻游客喜爱的歌舞表演交相辉映,为老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气息。
“以陈仓老街和西府老街这两个‘点’,不知不觉拉长游客来宝的旅游‘线’,这正是在城区范围内建设两条老街的初衷,其直接弥补了宝鸡都市旅游和夜间文旅消费的固有短板。”市文旅局产业科科长赵娅萍这样说。
的确,曾经的宝鸡旅游,是有短板的。业界认为,以太白山为代表的山水旅游和以法门文化景区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虽然熠熠生辉,却难掩产业链上的一个遗憾——整个宝鸡旅游,在主城区范围内,没有一条规模化、高品质的吃、住、游、娱综合体。
让我们来看一看拥有这种“综合体”的旅游名城交出的成绩单:
古都洛阳,其十字街就坐落在主城区内,游客量在2023年达到了823万人次。十字街夜市共有商户175家,提供洛阳烧烤、涮牛肚、不翻汤各类小吃200余种,单日最大游客量突破4万人次。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实际上,我们不难看出,洛阳十字街,同是综合体式的老街,却以超高的人气,与当地龙门石窟、白马寺等景区相得益彰,让当地旅游更上一层楼。
宝鸡同样如此,不过同样的综合体老街,宝鸡一次性在主城区打造出两条。
一处城区,一在近郊,一偎渭水,一依台塬,好事成双般将城区旅游抬升至一个崭新的高度。
表与里 绊住的不只是游客腿
宝鸡这两条老街,经过精心设计与建造,成功吸引了大批游客。然而老街的魅力,远不止于表面的繁华,其波及范围除了文化与旅游领域,更深刻地影响着区域经济、文化传承与民众生活。
“要想一站式品尝西府美食,了解西府文化,西府老街是绕不开的地方。”罗伟说道,目前,西府老街店面开放130余家,其中包括宝鸡擀面皮、麟游血条面、岐山臊子面等非遗美食和老字号门店18家,肉夹馍、烧肉面皮、蜂蜜粽子、粉汤酥肉……上百种西府风味小吃在这里汇集,尽可能让游客了解并爱上西府味道。
除了西府美食,这里还有非遗民俗展示和体验。挂面坊里,师傅们正熟练地拉制着面条;腐竹坊内,淡淡的豆香在空气中弥漫;豆腐坊中,白嫩细腻的豆腐刚刚出炉;辣子坊里,红彤彤的辣椒在师傅的巧手下变成了各种美味的辣子制品。
“这样的手工作坊很有意义、很有趣,对孩子来说是一堂生动的优秀传统文化课。”游客刘明看着沉浸在挂面制作中的孩子,开心地说道。
与西府老街充满生活气息的烟火气相辅相成,住宿业也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各类特色民宿、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周边涌现,为游客提供了丰富且多样的住宿选择。
“我家的56号民宿,每天能吸引不少游客。”金台区胜利村村民张天亮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在工厂上班,辛苦不说,每年也赚不了多少钱,自从西府老街建起来,自己在宅院里建起民宿,每年赚十几万元不成问题。
据了解,围绕西府老街,目前已开设温馨苑景、山雨来茶宿、花筑•百世罗酒店等数十家住宿设施,其中大部分都是当地村民自建,这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住宿业态,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而在陈仓老街,沿线具备优越的文化旅游资源,其西边与石鼓山和青铜器博物院相邻,紧邻茵香河,南端坐落着鸡峰山。当地居民积极把握机遇,建立起了南山葡萄现代化农业园、秦岭瑾瑜玫瑰现代农业园、石鼓花海现代农业园。同时,通过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等措施,石鼓镇成功地将沿线发展为一个集赏花、购物、餐饮、民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域。
老街如枝,四围商业发展也同步开枝散叶,各类特色小吃店、手工艺品店、茶馆等不断涌现,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消费选择。
在宝鸡1941情景街,一家门店里摆放的社火脸谱系列的十二生肖产品、青铜器铭文系列的精致随身镜和创意何尊雪糕以及法门寺博物馆馆藏的以一级文物唐•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为原型设计的香囊挂件等富有本土特色的文创,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购买。
“这里让我们一饱眼福,感受到了宝鸡的活力和魅力。”来自浙江的游客李彤带着家人来宝鸡,把逛陈仓老街列为行程之一。在这里,他们不仅欣赏了精彩的非遗展,还品尝了扯面、凤翔豆花泡馍等宝鸡特色美食,了解了宝鸡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历史。“下次有机会还要来住这里的民宿,慢慢感受这条老街的韵味。”李彤说。
一名旅游业专业人士算了一笔账,以前宝鸡市区景点单一,旅游体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游客往往感到意犹未尽。现在主城区有了两条老街,无形中大幅延长了游客在宝鸡的留居时间,提升了消费意愿,不但游客玩得尽兴,相关旅游产业也“钱景”大好。
进与退 布局的不只是一盘棋
两条老街完美镶嵌在宝鸡的旅游圈中,其成功就在于建设之初的深刻洞察与精准定位。
“在2012年前后,北坡胜利塬上的农家乐已初具规模,当时我们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打造一条西府特色美食街。”西府老街相关负责人唐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实现这一愿景,他们踏上了长达三年的全国考察之旅。从北京的古北水镇到安徽的宏村,再到成都的锦里和宽窄巷子,一路走、一路看,不断学习各地的成功经验。最终,咸阳的袁家村以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成为打造美食街的灵感来源。
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他们发现成功的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点——规模适中,与城市的体量和人口基数高度匹配。对于宝鸡这样体量的城市来说,如果盲目追求大规模、高档次,不仅会增加运营成本,还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客源而导致经济效益不佳。
因此,北坡胜利塬在规划和运营过程中摒弃大而全的发展模式。2017年西府老街开业,项目团队积极打造西府民俗文化IP,所有活动都围绕非遗和民俗展开,持续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成功可以复制,但更需要创新。西府老街经历了前几年的井喷式发展后,消费者开始出现审美疲劳,2019年游客量逐渐下滑。
怎么办?为应对挑战,项目团队前往重庆、成都、深圳等城市考察新兴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寻找灵感。受深圳万象城、景德镇陶溪川、成都东郊记忆等项目启发,西府老街启动了二期项目——西府里文化艺术村。这一举措不仅拉大了项目的整体框架,还填充了业态上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从而提升了销售额和客流量。
从地理位置来说,西府老街坐落于宝鸡近郊,以民俗文化和乡村风光,成为自驾游客心中的理想目的地。而位于城市商业圈核心地带的陈仓老街,则凭借其独特的优势给宝鸡带来了更多年轻活力,为凸显老街的历史感和时尚范儿,还复原了老宝鸡1941年的城市记忆。
“历经两年筹备,不断调研全国同类型的业态发展,整理搜集老宝鸡的历史档案,这才有了今天的‘陈仓老街’”。提起陈仓老街的筹备过程,宝鸡市石鼓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坤感慨颇多。在她看来,陈仓老街的成功,离不开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
石鼓山,因出土“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而闻名遐迩,在新时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我市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在石鼓山上建设了一座综合性文化生态公园。其中,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和中华石鼓阁两大建筑作为园区的核心,与配套建成的20个景点共同构成了宝鸡市的新名片。
然而,中华石鼓园在迎来如潮人流的同时,也面临着游客“留不住”的尴尬境遇。许多游客在欣赏完“何尊”等珍贵的青铜文物后,便直接离开了园区,原因是山下缺乏能够留住游客的设施和环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决定通过向社会招标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进行开发建设,以聚集人气并弥补短板。
经过激烈的竞标,李坤所在的陕西石鼓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夺得了园区的运营权。然而,在运营初期,他们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李坤表示:“太阳市在建成运营后,也经历了几轮业态调整,才逐渐探索出了流量长存的密码。”最初,园区内的商铺主要销售文玩和一些旅游纪念品,但由于缺乏宝鸡本地特色,游客的购买意愿并不强烈,导致游客流失严重。
面对这一困境,运营方迅速调整策略,将重心放在了挖掘和展示宝鸡本地文化上。他们以1941年的宝鸡老照片为蓝本,在茵香河岸复原了一条古色古香的陈仓老街,通过打造一系列具有宝鸡特色的饮食和时尚小剧场演出,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
如今,陈仓老街更是发展了博物馆群、图书馆、嗨•熊猫萌宠海洋王国等项目,不仅丰富了宝鸡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更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可以说,陈仓老街和西府老街的努力和变化已经成功升级了宝鸡的旅游模式。
因与果 影响的不只是文与旅
在陕西旅游版图上,大西线旅游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深受游客喜爱。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同质化严重、市场对接不足、定位不清晰等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陈仓老街与西府老街的加入,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线,提升了游客体验,而且为大西线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宝鸡加力提速、乘势而上,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理念和更实的举措,加快建设旅游强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名城。2023年我市出台《宝鸡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提出“突破都市旅游、推进全域旅游、健全支撑体系”三个方面21项举措,旨在加快推动文旅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
为保障政策落实,市财政每年列支旅游产品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主要用于品牌建设、融合发展、服务品质和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分别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建立重点项目建设激励机制,对投资规模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优质旅游产业项目,通过一事一议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同时,为发挥财政奖补资金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撬动作用,我市配套制定《宝鸡市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暂行)》,提出4方面26条奖励扶持政策,对品牌建设、促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提升服务品质等诸多方面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以星级宾馆、民宿、智慧旅游、文明旅游、市场服务等领域为例,奖励补助资金最高可达200万元。
正是因为这些《方案》和《政策》的出台,为宝鸡市抢抓机遇、推动今后三年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种下了一颗颗优质的“种子”,全市旅游产业越来越枝繁叶茂。
两条老街的成功打造极富启迪意义。业内认为启示有三:其一,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才能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其二,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运营策略,能够将旅游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其三,旅游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和延伸,借以形成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继而打造出多元化的旅游产业集群。
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按照《方案》要求,我市将通过资源整合、要素聚合、项目结合,加速带动文旅商体融合,力争到2025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400亿元,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市创建取得突破性成效,建成文化特色鲜明、旅游要素富集、服务功能完备、时尚魅力独具的文化旅游名城。
随着时代的笔触轻轻落下,宝鸡与大西线已翻开全新的一页,我们坚信,会有更多创意和智慧,如同繁星点点,汇聚成璀璨的光芒,为这幅正在绘制的壮丽画卷增添无尽的活力与魅力。(宝鸡融媒 米静)
本文来自【宝鸡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