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灯照福运,歌舞庆丰年。正月十四,烟台黄渤海新区第33届渔灯节在八角鱼港会场继续举行。游花车、扭秧歌、看表演、品美食、送渔灯……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目不暇接,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中午12点58分,随着一声长喝,花车开道,来自古现街道村居的13支巡游队伍的500余位演员,于锣鼓震天响中,身着五彩斑斓的传统服饰,手执彩绸、扇子等道具,扭出了千般喜气。“一大早我们就从夹河大桥直接骑行到八角湾。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怎么能错过这样热闹的日子!”八点健康骑行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巡游队伍在近两公里的八角大街上尽情展现渔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得围观群众连连叫好。有的人还特意叫家人朋友一起,与巡游队伍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传承百年的鲜活画面。来自上海的张玮女士便是其中之一,“我之前在黄渤海新区工作过两年,这里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这次带着小外孙一起回来,正好赶上渔灯节,既新奇又热闹,特别有烟火气!”
在随后的表演舞台上,更有传统渔家舞蹈与现代街舞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冲击,既跳出了渔家人的豪迈气魄,又舞出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一位参与其中的演员表示:“这届渔灯节较往年不同,年轻人参与得多了,带来了新鲜的元素和创意,为渔灯节注入了新活力。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深感欣慰和自豪,也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
此外,锅庄舞、模特走秀、情景剧等25个表演节目轮番上阵,海阳大秧歌压轴登场,用粗犷的鼓点、翻飞的红绸、矫健的舞步,燃爆台上台下,让观众大饱眼福。每一个节目都精心编排,不仅展现了渔家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让传统与现代在舞台上实现了完美的对撞与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整场演出采用全程直播的形式,线上表演、线下互动,让大家共享渔家文化盛宴。
在让人眼前一亮的渔灯制作展示区,来自烟台大学渔灯引航非遗传承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身着传统服饰,现场制作一盏盏渔灯,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渔灯节活跃在青年眼中,让更多人看见渔灯节在当代的生命力!”烟台大学21级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张子渊说。
黄渤海新区被誉为“中国渔灯文化之乡”,此番将拥有500多年悠久历史、荣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的渔灯节隆重呈现于世人面前,不仅深刻寄托了渔民们对风调雨顺、鱼虾丰收的朴素祈愿,更是成为了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渔俗文化的精髓与闯海精神的弘扬,为黄渤海新区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与活力。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姜乾 单品嘉
责任编辑:杨云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