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十点多,我们从西安驱车一路向北,到达铜川耀州区的棉花堡,在那里兜兜转玩了两小时,出来后,在街对面吃罢“窝窝面”,就直奔三原县的唐代帝王陵----庄陵。
唐代在关中地区共有18座帝王陵,其中三原县有唐代帝王陵三座,分别是:庄陵、端陵和献陵。
三个帝陵均在三原县与富平县交界处的三原一侧。
具体来说,庄陵位于三原县陵前镇柴窑村,是唐敬宗李湛的陵墓。
李湛为大唐帝国第14位皇帝,是唐穆宗李恒的长子。
李湛生于公元809年6月7日(农历),公元822年立为太子,登基时间为公元824年。掐指一算,也就是说他13岁当太子,15岁就坐上了龙椅、当上了皇帝,年号“宝历”。
由于唐敬宗李湛年少登基,在位期间贪图玩乐,沉迷于打马球、打夜狐,荒废朝政,加之宦官乱政,在位时间仅两年,就在公元827年1月9日,被宦官所杀,死时年仅18岁。用现在的话说,死时才刚刚成人。
接近庄陵的时候,我还奇怪,怎么没看到山就到了?一直以为唐代帝王陵都是依山而建,还没见过堆土为陵的。
所以,导航说到达目的地,我还不相信,因为眼前看到的都是平坦的庄稼地。下了车,才发现,狭窄的道路旁有一处不大的空地,空地处立有一块石碑,由于距离较远,又是侧面,看不见碑上的文字,石碑旁空地上停着一辆吉普车,车旁边还有三位男子支起桌子在喝茶。一打听,还真是庄陵。
“咋不见山呢?”我自言自语。
“没当两天,就被人害咧,哪还有人给修坟呢?”说话的是三位男子中的一位。
呵呵。
“也是,也是。” 我随声附和。
走近了仔细一瞧,石碑上豁然写着“唐敬宗庄陵”,石碑后面一个不大的土堆,就是庄陵了。
陵墓上面长满了树木,遮天蔽日,不仔细看,就发现不了这个庄陵,树林中,有几条被人踩出羊肠小道,直通土堆顶端。
这是一个被大片庄稼地和树林包围的覆斗型的大土堆陵墓,土堆一侧有一条仅供一辆小车通行的水泥路,路的另一侧还是庄稼地。
总之,没有导航,很难找到,即使到了目的地,也很难发现。
看资料得知,庄陵所处位置为海拔515-520米,平地起冢,封土呈覆斗型,陵台底为方形,边长57米,高17米。
陵园东西490米,南北480米,陵区现残存有4门石狮。神道石刻由南往北,有华表,翼马,鸵鸟各一对,石人6个。
据《长安志》记载,有一座陪葬墓,为悼怀太子李普,现在庄陵东北800米有一座陪葬墓,但不确定为太子李普墓。
说实在的,资料上写的,很难发现,因为周围都是庄稼地和树林,除非有无人机助你一臂之力,但是,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发现路的另一侧,靠近路边处的庄稼地里有两个用围栏围起来的石雕。
以上是不同角度拍的两尊石狮子,狮子看起来孔武有力,只是有些残破而已。至于整个庄陵的形制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除非你是专家和本村的村民。
告别庄陵,我们来到了端陵,两个陵墓距离很近,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情。庄陵在其西6公里,最后要去的献陵在其东4公里,西北距李豫的元陵也就6公里(元陵不属于三原县,属于富平县,这里暂且不讲)。
端陵是唐武宗李炎的陵墓。
李炎(814-846年)是唐代第16任皇帝,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个儿子,也是上面提到的唐敬宗李湛的弟弟,当然他不是接替李湛,他和李湛中间间隔一个唐文宗李昂(唐代第15位皇帝),因为李昂没有葬在三原,这里就不再叙述。
唐武宗李炎,公元840至公元846年在位。年号”会昌“,享年33岁,在位6年。
李炎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严刑峻法,削弱宦官势力,藩镇和佛教势力。
会昌三年,李炎发起灭佛运动,没收大量寺院土地,扩大中央政府的税源和兵力,会昌4年,也就是公元844年,平定藩镇叛乱。
对外,击败回鹘,安定北疆,史称”会昌中兴“。
以上都是李炎的政绩,但是李炎迷信道教,服用炼丹药,久病未医,在公元846年,也就是会昌6年,驾崩于长安大明宫,年仅33岁。
端陵也是堆土成陵,在村子道旁,四周杂草丛生,树木茂密。有几块石碑在提醒我们这是端陵,我们围着陵墓转了一圈。不远处的庄稼地里有石狮子。目击所及,只能看到两个,看这个头,没有庄陵石狮子体积大。倒是旁边地里竖起的牌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牌子上写着”祖先的,我们的,子孙的,请保护文化遗产“ ,标语扎实,通俗易懂,小学生都能看的明白的大白话,让我笑出了声,一连念了好几遍。
有意思,真有意思。
还是那句话,帝陵的形制一眼看不出来,眼见是聚土成堆的陵墓和两头石狮子。
告别端陵,我们继续出发,一脚油门后,我们来到了献陵。
献陵是一代枭雄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和太穆皇后窦氏的陵寝, 位于三原县徐木乡永和村西。地跨三原,富平两地。是距离唐长安城最近的帝王陵之一。
唐高祖李渊(公元566年12月21日-公元前635年6月25日),为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在位时间 八年,是初唐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但是,他的陵寝---献陵,是我没想到的,现在看起来感觉陵寝有点寒酸,没有依山而建,平地堆土成陵,没有乾陵和桥陵的壮观,至于当初是什么样的,不得而知,也想象不出。
献陵的石狮子很有意思,虽然高大,但少了威猛之相,多了憨态的样貌。
献陵是三原县唐帝王陵里,封土堆最大的一处。由于献陵文管所大门紧闭,我们也没有进去,只是在陵寝处看了看。就打道回西安了。
总之,三原县境内的这三处唐代帝王陵,都是堆土成陵,没有依山而建,这就有意思了。
唐高祖献陵,是唐代第一座帝王陵,没有依山而建,用唐代帝王陵形制没有形成、高祖遗言务必节俭等还能说的过去,但是庄陵和端陵也没有依山而建,特别是端陵唐武宗的端陵没有依山而建就搞不明白了,毕竟,他在位的时候是”会昌中兴“唐代的国力还是可以的。
2024年12月1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