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北方,有一座城市,它既熟悉又陌生,它就是通辽。
说它熟悉,是因为通辽在互联网上曾因独特的梗而意外走红,“面积一个通辽,人口一个通辽” 成为了一种有趣的计量单位;说它陌生,是很多人对它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不知道这座城市背后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千年流转,百年之名
通辽,这座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科尔沁草原的城市,拥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
旧石器时期,通辽境内就已经有原始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后来又深受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影响,留下了众多带有玉器和陶器的遗址,这些古老的遗迹见证了通辽早期人类文明的曙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大草原上生活,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女真、蒙古等,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夏木合流、冬去雪来,四季搬家不停歇,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独特的游牧文化印记。
通辽这个名字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科考记录显示刚超过 100 年。
在此之前,它有两个更为广为人知的蒙语名字 —— 科尔沁和哲里木。科尔沁,蒙语意为弓箭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扩编了带弓箭的豁尔臣及科尔沁护卫队,成吉思汗的二弟合萨尔担任护卫队指挥者,负责大汗营帐的警卫重任。合萨尔的后代在分封到大兴安岭附近后不断扩张,到明末时,已成为蒙古实力较强的一支。
电视剧中皇太极和多尔衮争夺大玉儿的嫩江科尔沁部落,其活动区域就在今天的通辽市附近。
明崇祯九年,科尔沁所属四部十旗分左右两翼会盟于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的哲里木山下,公推皇太极为大汗,这一年也是清崇德元年,此后这里就成为哲里木盟。哲里木,蒙语意为马鞍吊带。
通辽历史上著名人物曾格林沁,是合萨尔的第 26 世孙,他是晚清驻时配享太庙、在大沽口抗英有功的将领,和曾国藩合称为 “南曾北僧”,其名字来源于藏语,“林庆” 意为珍宝,“森格” 意为雄狮,就如同印度的 “辛格”,称他 “狮子王” 也不为过。
19 世纪末,清政府在列强和起义军的冲击下摇摇欲坠,黄河下游又灾害频发,大量破产农民为了生存,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大迁徙 —— 闯关东。
1903 年,在当时科尔沁左翼中旗的管辖区出现了一个十几户居民的小村落,名叫巴林塔拉,也称白灵泰莱,蒙语意为肥沃的土地。
1912 年,卓里克图亲王拥有这片土地却负债累累,于是请求中华民国大统领袁世凯准许他把土地租给百姓耕种,获得批准。
当年 12 月,中华民国派遣官员和卓里克图亲王一同勘探,选定此地设立镇基,此后从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而来的百姓很多都留在了这个小镇。1914 年,因小镇坐落在通往辽宁的大道上,新移民又不会说蒙语,王爷便给小镇起了个汉语名字 —— 通辽。
1918 年,通辽飞速升格成了通辽县。
产业多样,蓬勃发展
通辽不仅历史悠久,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也有着重要地位,是中国将粮食、能源两个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农业方面,通辽堪称 “内蒙古粮仓”。从只有十几户人家时,它就被称作肥沃的土地。通辽的地形除北部地势较高,有部分超过 1 千米的山地外,其余基本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还有珍贵的黑钙土,非常适合机械化大生产。
其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交界带,降水量基本能满足一年一熟的需求,漫长的冬天还能让土地休养生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让通辽连续 20 年喜获丰收,去年粮食产量达 189 亿斤,比浙江全省的产量还多,其中 96% 都是玉米。
此外,通辽还有库伦荞麦、开鲁红干椒、扎鲁绿豆等优质绿色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盛誉。
畜牧业方面,通辽也毫不逊色。自古以来兴旺的畜牧业在现代依然繁荣,科尔沁左翼后旗素有 “中国黄牛之乡” 的美誉。
2023 年,通辽猪牛羊禽肉产量 51.5 万吨,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量的 18%。扎根通辽的本土企业科尔沁牛业,是全国肉牛产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能源产业是通辽的又一重要支柱。1975年霍林河露天煤矿开始建设。
随后,霍林河露天煤矿、通辽发电总厂、通霍铁路等关联项目纷纷崛起。霍林河露天煤矿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化露天煤矿,储量达 132.8 亿吨,是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年生产能力超过 1000 万吨。
1998 年,霍林河务局改制为霍林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国改制最早的煤炭企业,改制当年便扭亏为盈,之后还依靠煤电发展了成熟的电解铝技术,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第一个百亿企业。
如今,面对国家清洁能源发展的大背景,蒙东能源提出 “二次创业” 理念,积极向下游发电产业拓展,培育光伏、风电新能源产业,还通过 “一带一路” 计划,将露天煤矿技术运用到巴基斯坦塔尔煤田项目,为中巴友谊增添新的篇章。
除了农牧和能源产业,通辽还有其他特色产业。通辽的蒙古蒙药厂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民族制药企业;通波集团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年伏法玻璃生产能力达 240 万重量箱。
同时,通辽还是一座 “火车拉来的城市”,有平齐、京通、通让等 6 条铁路经过,还通过新民站接入京沈高铁,交通十分便利。此外,通辽的旅游业也较为兴旺,2023 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 1765.5 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221.2 亿元,北部县级市霍林郭勒市的可汗山、九曲湾等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通辽,这座融合了悠久历史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绽放光彩。它用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无愧 “草原明珠” 的美称。
文本来源@地缘志 的视频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