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7°线,被称为地球的“黄金纬度线”。
这条魔力线,仿佛吸收了大自然的灵气精华,穿行而过之处,多是人类文明荟萃聚集之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文物林立,气候宜人,人才荟萃……
高青,就坐落在这条纬度线之上,姜太公也把自己的首封之地选在了这里。
“有齐国八百年,自高青起步。”高青县北依黄河,南靠小清河,是早期齐文化的发祥地,位于淄博市最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3′~118°04′,北纬37°04′~37°19′。北隔黄河与滨州相望;东与博兴县、滨城区接壤;南邻小清河与邹平、桓台县相守,县域面积超过830平方千米。
尧舜禹时期,高青境内有东夷人在此生活。
“夷”,在此是会意字,原义为“一个背着弓的人”。上古时期,东夷部族生活在东方,是汉民族的主要来源之一,“三皇五帝”中多位领袖都有东夷背景,而齐地则是东夷人的主要活动区域。
东夷部落有着“太阳”崇拜的传统,他们以“鸟”为图腾,战力强悍。
少昊时(前2590年),爽鸠氏居营丘(今高青陈庄),爽鸠氏传说为少皞氏的司寇,掌管刑狱。
禹夏之时,境域是季荝氏的封国。
殷商时期,境域为逄伯陵氏封国。炎帝裔孙有人名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为伯爵位,故称逄伯陵。
太戊五十八年(前1587年),高青为古薄姑国领地。薄姑国是商王朝晚期在东方的一个重要统治据点,由于记载很少,至今仍有很多不解之谜,它的名字可能来源于“布谷”鸟的叫声。
周武王十二年(前1044年),姜子牙封于齐,建都齐水(济水)之畔的营丘(今高青陈庄)。
春秋时期,齐国在县境东部设千乘邑。
秦统一六国后,在鄋瞒国故地设狄县,县治在今天的高青县高城镇。
狄城遗址就在高城镇西北,民国初年,还有城墙的残迹,它是西周至春秋初鄋瞒国的都邑,也是秦、隋两朝的郡、县治所。鄋瞒是古国名,春秋时长狄的一支。公元前660年,长狄人攻打卫国,卫国国君卫懿公喜欢养鹤,他荒唐的给鹤发工资,却吝啬给军队发饷,狄人打来后,将领们说,让你的鹤去抵抗狄人吧,长狄军队攻入国都,杀死了卫懿公。
高青酒文化源远流长,四千年前,酒祖仪狄在高青狄城开始酿酒,开启了浩瀚的中国酿酒文明。从仪狄初酿,到陈庄西周时期的青铜酒器,再到宋太祖御封大宋国井,高青酿酒史历经千年。
自西汉至清朝,高青境域归属多变,不一一细述,像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高青已是三府四县之地。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高苑、青城两县合并为高青县,隶属中共渤海行署。这是有高青县之名的开始。
高青县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整体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青的葡萄、雪桃、芹菜、大米、龙虾、西红柿、西瓜、黑牛、龙虾都很出名。截至2023年末,高青县常住人口为30.83万人。
微山秋水特别声明一: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微山秋水特别声明二:本人水平有限,文中偏颇、失误、不详之处请各位看官在评论区指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