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小孩子喜欢得有点过,尤喜小毛娃,看见就想抱抱逗逗。还是住南京政治学院那会儿,有个叫文文的小毛娃,毛茸茸的圆脑袋,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人,操场散步看到他,我和老公定会去抱他一抱。经常这样,以至这孩子见到我们就逃,还边跑边喊: “又来了!”
今年6月去湘西旅行,回来就忘不了苗寨里的那个小男孩,终于写了篇《深山里那双大眼睛》。上个月去闽南采风,又喜欢上了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写完了闽南游记,没能为这个孩子添上几笔,感觉少了点什么,必须补上这一篇。
和这个孩子的交集是请她做摄影模特。拍摄那天在惠安县的一个小镇经过一栋挺豪华的小楼,有人说,这就是模特的家。我们惊诧,这么富有之家还叫小孩子做模特?当地人说,有事情做比赚钱更重要。
孩子被奶奶和妈妈领着走在前面,我们随后。穿过了大街小巷,走了好远才到达拍摄地。这是一个破旧的小院,久无人住的样子,木门斑驳,石墙缝里长出了荒草,周围静悄悄的,整个片区也没见到一个人。据说这是她们之前的家,如今都住上了豪华的小楼,这闲置下来的旧宅子却有了点怀旧文物的味道。
印象中,六岁的小孩子正是话最多的时候,可这小女孩陪我们拍摄了俩钟头竟没听她说一句话,挺文静的样子。虽然不说话,却很懂事,像一只乖巧的小羊羔跟着妈妈和奶奶。那栋旧楼石梯很陡,她灵巧地爬上爬下。
大家都喜欢她,啧啧地夸着。她妈妈说,你们能拍到她挺幸运的,她明年就上学了,不会做模特了。
我们旅摄团里多是摄影大伽,对模特要求挺高,拍一个镜头会蹦出多个导演,七嘴八舌的,一会儿要求孩子这样,一会儿又要求那样。看来这做模特也不易啊,我暗暗替这小女孩担心,怕她经不住这么多“导演”的折腾。
小女孩抬头望向我们这群手持“长枪短炮”的陌生人,有些迷惑不解的样子。是啊,孩子还太小。这让我想起了在部队电影队的一件事。有次制作幻灯片时突发奇想,请来家属区最机灵的一位小姑娘配音。没想这孩子常常读错了字,害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咔嚓那台老式录音机。录到第三遍时,小女孩突然放声大哭,吓得我们赶紧停机,制作童声朗读的美好设想只得做罢。
眼前这孩子比部队那个孩子年龄还小,却挺能抗事,叫怎么摆姿就怎么摆。引得全场一片叫好。最后一个镜头是到一个巷子里和奶奶赶路,“导演”叫孩子跑起来,孩子跑了好几遍,还有人不断地喊“再来一遍”。弄得这孩子就像一头来奔跑的小鹿,虽然气喘吁吁的了,却没有一丝不耐烦的样子。
我心头一热,对这个孩子于爱怜中又有了一种佩服,孩子看上去很稚嫩,骨子里却有着一种担当。来闽南之前就听说闽南的女性很能干,尤其是惠安女,有很多勤劳与美丽的传奇,史有“惠女精神”的美誉。在这个六岁的小女孩身上,竟也看到了这了不起的“惠女精神”。
想想也不足为怪,她的妈妈和奶奶都是这样的人,她每天都面对“有事情做是最重要的”和“勇于担当”的熏陶。她明年就上学了,她会成长为新一代的“惠安女”——拥有知识,又勤劳肯担当。
图文/lihua5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