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晴好,不少鄂州市民走出家门,沐浴阳光、欣赏美景。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初冬的鄂州美如画。
而这份“抬头见蓝”的惬意,早已不是季节限定,而是日常标配。
前不久,鄂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今年7至8月,鄂州PM2.5浓度首次降至个位数,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优水平。
这份沁人心脾的“鄂州蓝”,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漫步鄂州街头,蓝天白云已成日常,随手一拍便是风景。市民的“蓝天幸福感”,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
“十四五”期间,鄂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24年末,全市PM2.5平均浓度较“十三五”末下降21.26%,2022年与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国家二级标准。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5年8月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鄂州PM2.5浓度位列第四,较7月的第十名再次跃升。
数据显示,8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13.9微克/立方米,鄂州当月为9微克/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至8月,鄂州PM2.5浓度连续两月保持个位数,分别为9.5微克/立方米和9微克/立方米,达历史同期最优。
空气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治污、精准发力。鄂州以“组合拳”方式推进减排,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减排目标。
工业是大气治理的关键。鄂州实施环保绩效分级管理,激励企业“争A创B”——环保绩效越好,在重污染天气中可享受更多生产弹性。此举有效调动了企业减排积极性,让“环保绩效”换来“发展空间”。
治理也要有温度。鄂州积极为企业争取改造资金,“十四五”期间累计争取1.35亿元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并组织专家上门指导,让企业“愿意改、也改得起”。
科技赋能,也让治理更智慧。鄂州建成“天地空”一体化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在重点企业布设小微站,配合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测等手段,实现污染源精准溯源、快速响应,有效遏制污染扩散。
蓝天保卫战,从来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鄂州将政策引导与民生服务结合,让环保融入日常,形成共治共享格局。
鄂州推出“夜间错峰加油”优惠政策,每升最高优惠0.5元,既缓解污染,也让市民得实惠。
此外,餐饮油烟整治、渣土车“黑转白”、建筑工地“净尘”等民生措施落地相继落地,不仅改善空气质量,也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实现环境治理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鄂州累计减排氮氧化物6591吨、VOCs472吨、化学需氧量3403吨、氨氮减排389吨,2024年鄂州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基准值下降21.1%。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政府、企业、市民共同绘就的绿色发展图景。
如今的鄂州
天更蓝、云更白、空气更清新
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态答卷
源于精准的治理、科技的助力
更源于每一位市民的自觉参与
随着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共治氛围日益浓厚
“鄂州蓝”
必将更加持久、更加动人
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出品 |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
鄂州融媒全媒体记者 | 周仪
摄影 | 艾博林
编辑 | 梁怡青
编审 | 何芬
主编 | 郑博
值班编委 | 吴子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