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提质升级焕新亮相后,以其“学术研究+数字化保护+创意展示+文旅体验”的融合创新,吸引了央视新闻的报道。这座全国唯一的专题秦简博物馆,正通过科技赋能,让深藏库房的近3.8万枚秦简“活”了起来,为公众开启了一场跨越两千多年的沉浸式古今对话。
步入焕然一新的博物馆,科技感与历史感交织的氛围扑面而来。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矗立在数字屏幕上的3D虚拟人物“秦小简”。他身着考究秦装,面容栩栩如生,能够基于里耶秦简数据库,对游客提出的各类问题对答如流。在现场互动中,里耶民族中学的学生彭佳慧向“秦小简”提问镇馆之宝,得到了清晰而风趣的回答,引得观众惊叹连连。这种沉浸式互动,彻底改变了文物与观众之间单向输出的传统模式,实现了真正的“活态”交流。
在展厅中央,一系列采用OLED透明屏技术的展柜前围满了观众。透过清澈如玻璃的屏幕,一枚枚里耶秦简的高清扫描件仿佛悬浮于展柜中。观众可以亲手触摸屏幕,将简牍轻松旋转、放大,细致观察其字迹与纹理。学生胡滟鑫体验后表示:“竹简一下子就近在咫尺,历史仿佛‘活’了过来。”
此外,博物馆还借助高清投影、互动触摸屏等技术,在“迁陵邮驿”展区生动还原秦代公文传递流程;在书法体验区,游客可临摹秦简文字,亲身体会“书同文”的历史意义;新建的光影展厅则利用投影重现古城昔日繁华。一系列创新展陈,使观众不仅能“看清”文物细节,更能“读懂”文字背后的故事,深入理解秦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据讲解员姚玲萍介绍,博物馆此次升级,新增了如“秦小简”这样的AI数字角色,使参观体验从“沉浸式观看”转变为“可互动、可感知”,有效激发了公众主动走进历史、探索文明源流的兴趣。
作为全国唯一的专题秦简博物馆,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自2010年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秦简的保护、研究与展示。此次提质改造工程,以“保护优先、活化利用”为核心,不仅优化了秦简陈列方式,还引入多媒体系统与智慧展馆信息化工程,真正让这批被誉为“秦代百科全书”的珍贵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
里耶秦简博物馆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了精彩范本。通过创意与科技的赋能,深藏库房的近3.8万枚秦简,正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文化信息流,成为连接古今、启迪智慧的文化桥梁,也为公众理解中华文明源流开辟出一条更具吸引力的崭新道路。
声明:本公众号所发表内容均注明来源;若来源不详(无法查证版权或未注明出处的)将标明:来源于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来源|龙山融媒综合央视新闻
作者|朱 勇 张国东 罗佳清 张 前
编辑|田润酥
审核|初审 蒋 慧 复审 周 娇 终审 张 军
美丽乡村•我的村:农旅融合趟出乡村振兴“明星”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