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后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在民间感恩节前夕,我从成都乘飞机到达古都南京。当日下午四点,阳光斜斜地铺洒在金陵的土地上,我驱车前往方山。秋末的风已带了些许凛冽,吹过耳畔,像是低语,又像是召唤。方山不高,却自有其沉静的气度,远望如一方古印,稳稳地钤在大地之上。山间草木渐染霜色,黄绿相间,层叠如画。沿着石阶缓步而上,脚下是岁月磨平的青石,斑驳中透出古意。




此行只为一睹方山斜塔。那座六朝古塔,斜而不倒,如一位倔强的老僧,千年伫立,凝望苍茫。它并非刻意倾斜,而是地基沉降所致,却因此成就了一种意外的庄严。塔身斑驳,檐角微翘,仿佛欲语还休。我绕塔三匝,仰头凝望,塔影斜映在山石之上,与秋阳共成一道时光的刻度。

斜塔位于方山北麓,是定林寺的附属建筑,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听闻金陵(南京古称)有“王气”,恐此地出帝王威胁秦朝的统治。于是,他下令凿山挖渠,试图斩断金陵的“龙脉”,以泄“王气”。方山便是在这次行动中遭到破坏,山顶被削平,形成了如今方形的独特地貌。定林寺塔的倾斜也与这次地质破坏有关,地基不稳导致了塔身的倾斜。还有传说,梁朝时期,禅宗初祖达摩从印度东来,在方山设立了他在中国的第一个禅修道场。定林寺因此与北方的嵩山少林寺齐名,有“南定林北少林”之美誉。另有说法,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定林寺出家,并在此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文心雕龙》。刘勰在创作期间,常于塔下静思冥想,汲取灵感。方山斜塔静谧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滋养。

方山斜塔历经千年风雨和多次地震,依然屹立不倒。据当地人说,最严重时,塔身倾斜达7.59度,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被称为“世界第一斜塔”。斜塔为什么不倒?流传的说法是因为有神灵庇佑,或是地下的龙脉在支撑着塔身。这些传说为方山斜塔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历史底蕴。游客在参观斜塔时,不仅可以欣赏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天色渐暗,暮云四合,星河悄然升起。我立于山顶,看城市灯火次第亮起,而头顶星河浩瀚,银河如练,横贯天幕。那一刻,天地静谧,万籁归心。感恩节前夕的夜晚,我以星河为烛,默然祝祷:感天地之厚载,谢岁月之赐予,念故人之音容,惜当下之安宁。

感恩节那天,我参加了2025年中国地方学年会暨南京学学术年会,并作了题为《天府学丰富和发展中国学》的主旨报告。第二天上午,阳光格外明媚,我踏上了牛首山的朝圣之路。山门巍峨,佛顶宫依山而建,金顶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宛如佛光普照。拾级而上,步步生莲。佛顶宫地宫深藏于山腹之中,五层结构,层层递进,仿佛由尘世步入净土。最深处供奉佛顶骨舍利,庄严肃穆,香烟缭绕。我静立良久,看信众合十跪拜,听梵音低回,心亦随之沉静。

地宫之内,光影交错,壁画飞天,宝相庄严。每一层皆有不同寓意,从尘世苦难,到修行觉悟,终至涅槃寂静。我缓缓走过,如同走过一段心灵的旅程。至五层时,正午的阳光透过穹顶天窗洒落,如金雨倾注,照亮舍利塔尖。那一刻,仿佛时间停驻,万念归一。

工作人员介绍,牛首山地宫是一处融合深厚佛教文化、精湛建筑艺术与神秘历史传说的圣地。地宫建在曾经的废弃矿坑之上,总深度达44米,由地上三层禅境大观和地下六层空间构成,是矿坑改造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穹顶设计独特,大穹顶形似佛祖袈裟,覆盖整个地宫;小穹顶犹如佛祖发髻,单个呈双手合十造型。穹顶内部采用先进的灯光技术,模拟出璀璨的“宇宙银河”景象,令人震撼。内部空间布局,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佛教建筑风格与现代设计理念。从禅境大观到千佛殿、万佛廊,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文化展示,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地宫建设中运用了多项非遗技艺,如錾铜工艺、琉璃雕刻等,打造出精美绝伦的佛像、壁画和装饰。地宫内陈列着大量的艺术珍品,包括佛像、壁画、雕刻等,每一件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堪称一座佛教艺术博物馆。

学界认为,牛首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圣地,地宫的建造是对这一千年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史上,这里曾是高僧大德修行弘法之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佛教故事。佛顶骨舍利的发现和供奉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这枚舍利于2008年出土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其辗转多地,历经波折,最终在牛首山地宫安家,被视为佛法传承的重要象征。为确保佛顶骨舍利的安全,地宫配备了金库级别的安防系统,包括先进的监控、报警和防火设施,确保圣物万无一失。舍利塔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自动升降和灯光调节,为瞻仰者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

牛首山地宫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朝圣之地,也是游客领略佛教文化、欣赏建筑艺术和感受历史底蕴的绝佳去处。其蕴含的诸多秘密和传奇故事,使其更加神秘而引人入胜。最核心的秘密之一就是供奉着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被视为佛教界的至高圣物,具有极高的宗教和文化价值,吸引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瞻仰。


中午时分,参观结束。我走出佛顶宫,进入牛首山美食市集。回望这座现代与古老交融的圣境,心中充盈着难以言说的平静与感激。方山斜塔以斜立证坚毅,牛首梵宫以深藏显庄严。两日之行,一山一寺,一古一今,皆是大地的低语,也是心灵的回响。
归途上,秋风依旧,而心已不同。感恩节,不只是餐桌上的盛宴,更是灵魂深处的省思与回望。感谢这一程山水,让我在斜塔之下懂得坚持,在佛光之中学会放下。感谢这人间晴光,山河无恙,岁月可亲。(2025年11月28日写于南京至上海G7231次高铁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