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自驾行程安排,是上午开车,中午找一小镇吃点当地小吃,下午到一古城,游览、住宿。
行至驻马店,已是下午两点,直接导航皇家驿站去寻住的地方。
没想到皇家驿站那么大,导航明明说已到目的地附近,可走了好几条街也没有找到网上看好的旅社。
又一想,反正时间还早,也不着急找住的地方,索性慢慢溜达。这一溜达,竟发现驻马店的很多有趣的事儿。
分享几个花絮吧。
其一,皇家驿站,可以免费逛的4A景区。
皇家驿站,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叫的,而是明代成化年间由明宪宗的弟弟朱见泽设立并赐名。
虽然最初的皇家驿站被历史湮没,但2018年按明代风格复建后,成为了我国规模最大的驿站文化博物馆。
至于大到什么程度,占地3359亩这个数字可以作为明证,还成功晋级国家4A景区。
进入皇家驿站是不需要买门票的,漫行漫看,游览皇华宫、驻马驿、驿城署、古运河、文庙、武庙等景点,浸入式深度体验"皇家、驿站、古镇"的文化氛围。
其二,驻马店与汝南,大哥与小弟的身份互换。
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把汝南改名为驻马店是一大失败”。其实,从汝南到驻马店,并不存在什么改名之说,而是大哥与小弟的身份互换。
先是汝南当大哥当了很久。汝南这个名字最早出现,是西汉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设立汝南郡,因居汝河之南而得名,后来还用过蔡州、汝宁等地名。
相对于汝南,驻马店当了多年的小弟。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年),将其弟朱见泽封藩到汝宁府,设了一个皇家驿站。来往官宦,客商纷纷在这里驻马休息,于是得名驻马店。
驻马店与汝南,大哥与小弟的身份互换是从通火车开始的。
清末修建京汉铁路,在驻马店设了一个火车站。于是,驻马店和石家庄、郑州、株洲等一样成为了火车拉来的城市。而曾经的大哥如开封、汝南等则逐渐萎缩。
真正实现身份互换,是在1965年7月,驻马店专区的设立,汝南开始被驻马店管辖。到2000年,驻马店撤地设市,大哥的位子越来越稳当了。
其三,住进古街,像古代大户人家一样睡个觉。
在皇家驿站溜达,不知不觉进入驿城老街。十多米宽的老街,石板路上人来人往,古色古香的店铺一家紧挨一家,一下子就有了穿越到古代的感觉。
一家古装店的门匾上,还加挂了个“旅社”的牌子。
没说的,去看看,谁想这一看便相中了。房间在三楼,南侧邻着老街,开窗俯视,繁华尽在眼中。北侧就是古运河,曲折蜿蜒,一个幽静的去处。
当即办理入住,亲身享受一把古时大户人家的生活。
其四,芝麻叶粉浆面条,用勺子舀着吃的面条。
安顿好住宿,就该想办法解决肚子问题了。
回到街上,看着一个一个小吃摊点,竟犯了选择综合症,一时无法定夺。
“芝麻叶粉浆面条,6块钱一碗”的叫卖声,恰逢其时进入耳中。
驻马店传统特色美食,就它了。
清水浸泡好的豌豆,打浆过滤,放到锅里煮沸,再将面条、芝麻叶、调味料放进入煮熟。
煮好了,不要立即出锅食用,而是先放一会儿,等到粘度上来,面开始变稠,然后加上一勺拌好的芝麻酱,放点青菜、黄豆、腌制的配菜,才算齐活儿。
不同于别的面条需用筷子吃,芝麻叶粉浆面条,得用勺子舀着吃。舀一勺送入口中,香味浓郁,别具风味,立马儿就搅动了味蕾。
“美食不可辜负”,大口大口吃了下去。
其五,古装女子,仅仅为了拍个照。
花灯初上,整个皇家驿站灯火璀璨,金碧辉煌。
突然发现,街上穿古装的女子多了起来,或独自而行,或三五成群,或摆弄姿势,或倚栏而立。共同的是,后面都跟着一个或多个摄影师。
拍背影照作最为时尚,七八个古装女子站成一排,有做好姿势的,有扭头搭话的,有侧过身子催促背后摄影师拍照的,自成一道靓丽风景。
回到旅社,服务员正给新换上古装的女子化妆。老板热情地迎了上来:“拍一套古装照吧,不到二十块钱”。我们笑着摆摆手,躲回房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