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 D27 甘肃宕昌-岷县-武山-陇西
第27天 行程221公里(上)
今日行程:
早餐后抵达岷县漩涡村,3℃的凉意随清风漫来,汽车仪表上的数字精准定格了这份秋日清寒。这里是《七律・长征》的诞生地,当年伟人笔下的豪迈与壮阔在此沉淀,如今新建的红色旅游设施,让这段革命记忆有了更鲜活的承载。
之后折返哈达铺,在这座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与“决策地”的小镇里,我们一边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一条街等革命旧址,一边在当地风味中补充能量。午餐过后继续向陇西县前行,沿途红色印记不断:途经岷县闾井镇的狼渡滩,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湿地,曾见证红一、二、四方面军北上的足迹,是红军长征途中穿越的最后一片草原湿地;行至武山县鸳鸯镇,强渡渭河纪念碑静静矗立,无声诉说着红军突破天险、奋勇前行的峥嵘往事。夜宿陇西县城。
#重走长征路#突破天险
甘肃岷县 漩涡村
岷县漩涡村位于麻子川镇政府西南72公里处,海拔2650米,有回、汉、撒拉、东乡等四个民族,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在漩涡村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招待,物资上得到极大的补给。这里是毛泽东写作《七律.长征》的地方,这里是《回民地区手册》诞生地,这里还留下了毛泽东主席与丁正邦教长互赠礼物的佳话。
甘肃宕昌县 哈达铺
哈达铺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重要途经地,红军落脚陕甘的重要“决策地”,长征途中的物资和兵员“补给地”,陕甘支队的“整编地”,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地”,“成徽两康战役计划”的“制定地”。有关哈达铺的更多介绍与图片将在下篇详述。
甘肃岷县 狼渡滩
岷县闾井镇的风物与景致各有千秋:最负盛名的特产当属冬虫夏草,最动人的风景则藏于狼渡滩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土地,它是红军长征途中穿越的最后一片草原湿地,水草丰美间沉淀着峥嵘岁月。时至 10 月,狼渡滩景区虽已褪去盛夏的热闹,景区无人打理、免费开放,但慕名而来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
甘肃武山县 渭河纪念碑
武山县鸳鸯镇强渡渭河纪念碑巍然矗立于渭河大桥南头,碑身镌刻着红军突破天险的峥嵘往事。据传,纪念碑附近藏着一处特殊的红色地标——由个人独立修建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在全国范围内亦属罕见。我们向一位当地老师打听具体方位,得知纪念馆坐落于纪念碑旁的山间,因近期降雨,山路泥泞湿滑。虽车辆尚能通行,但受行程时间所限,未能亲身探访,终究留下一丝遗憾。
甘肃陇西县 威远楼
晚餐后,驱车去了威远楼,这座古建筑是陇西的地标建筑,它是一座北宋始建、明清重修的传统楼阁式建筑。夜幕下的威远楼被暖黄色灯光勾勒出轮廓,既凸显了建筑的古朴质感,又与深蓝的夜空形成鲜明对比;周围的路灯、现代建筑与车流的光轨交织,让这座千年古楼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又融入了城市的现代烟火气。
本篇图片拍摄于10月15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