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人生百味,皆在舌尖,懂吃的人,更懂生活。乘着2025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东风,让我们相约在百色的人间烟火里,寻找幸福的味道。
打糍粑。黄燕群 摄
热闹的酸嘢摊。黄永佳 摄
在百色,滋味从不是直白的浓烈,而是山水与时光共酿的诗。这里的每一味,都带着风的形状、水的弧度,在舌尖铺开时,成了右江两岸最柔软的晨昏;这里的美食每一口都是山水淬炼的锋芒,是百色人骨子里的柔韧与坚毅。且看这方水土,如何把寻常食材烹成独特的味觉传奇——
德保腌菜圆蹄。(市商务局供图)
田东七里香猪拼盘。(市商务局供图)
西林句町糍粑。(市商务局供图)
五色糯米饭在百色人心中,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节日与生活的象征。右江的晨雾还未散尽,壮家阿婆的竹甑已腾起白雾,五色糯米饭在簸箕里舒展斑斓,枫叶染就的黑、黄饭花浸的金黄、红蓝草酿的红紫,裹着新米的清香,是土地写给百色的第一封情书。这里的滋味,总带着山的硬朗与水的柔肠,在烟火里熬出百般风情。
五色糯米饭(资料图)。
百色人的一天,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开始。米粉的吃法可多了,或烫或煮,口感嫩滑爽口,汤头浓郁。干捞粉在夏日里最得人心,米浆蒸的粉皮滑如蝉翼,拌上叉烧、炸花生、酸笋,淋一勺秘制酱汁。筷子搅开的瞬间,酸笋的鲜、酱汁的稠、粉皮的韧,在碗里跳起壮家的舞蹈。撒上一撮紫苏,那股子清冽,是山野窜进市井的风,解了暑气,也醒了味蕾。
德保的石板路上,血肠的香气能勾着人走半条街。新鲜猪血混着糯米,调入简单的酱料,灌进洗净的猪肠,在竹蒸笼里慢慢焐熟。火候到了,肠衣微微发亮,一刀切下,油星子溅在瓷盘上,米香裹着肉鲜在齿间炸开。
德保猪血肠。(市商务局供图)
西林的火塘边,牛干巴正泛着油光。黄牛肉切条,用盐、酒、八角腌足七日,挂在火塘上方熏烤。松木的烟慢悠悠钻进肉纤维,熏出琥珀色的肌理。嚼在嘴里,先是咸香,后有回甘。就着米酒咽下,喉间烧起一团火,映着火塘边的笑谈,成了冬夜最暖的慰藉。
芒香漫过田东的午后,芒果冰沙在瓷碗里堆成小山。当季的芒果削成泥,混着冰碴子碾得绵密,浇一勺蜂蜜,再扣块芒果布丁。冰碴子在舌尖化开时,芒果的甜带着阳光的温度,布丁的滑像右江的水,凉丝丝漫过喉咙,是盛夏最贪心的一口满足。我们百色的芒果,连核都是甜的。
芒果凉粉(资料图)。
夜幕降临,盐烤隔山肉的焦香能飘出三里地。猪肋排间的嫩肉切大块,抹上粗盐,架在炭火上翻烤。油脂滴落炭盆,腾起的烟带着草木香,肉皮烤得焦脆,内里却嫩得流汁。撕开时,肉丝里还嵌着盐粒,咬下去先是咸鲜酥脆,后有肉汁漫出来,像喀斯特山峰的硬朗,在齿间化成温柔。
美味的烧烤。黄永佳 摄
夜渐深,右江边的排档次第亮起灯。炒粉的热气、烧烤的焦香、芒果冰沙的甜凉,在晚风里缠成一团。吃客们操着南腔北调,杯盏交错,窗外的江水静静流淌,载着一城的烟火,去往更远的远方。
(来源:百色融媒 记者 李小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