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金洪花)11月25日,“道中华·京华行”采风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根脉中华·坐标北京”为主题,首站走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深入探寻大运河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当代价值。
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典范,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隋元两代大规模扩建与整治,最终形成贯通南北的交通动脉。该工程通过创新运用船闸、陡门等设施,成功连接五大水系,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卓越智慧。
大运河不仅在物资运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在文化传播与民族融合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南北方的艺术形式、生活习惯在此交融,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格局。同时,运河也成为中外经贸往来重要通道,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此路远销海外。
图为彩绘胡人陶俑(左)与白陶男立俑(右)。人民网记者 金洪花摄
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展陈中,彩绘胡人陶俑与白陶男立俑等文物生动展现了唐代的民族融合景象。据馆内解说员介绍,这些文物真实记录了当时胡汉杂居、文化互鉴的社会风貌。其中,翻领胡服成为社会风尚,汉族亦普遍穿着,体现了民族间的相互交融。
2014年,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其价值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如今,这条千年运河正以崭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持续推动沿线城市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