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与活化岭南文脉,南海再添省级荣誉。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新一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名单,广府文化(南海)生态保护实验区入选。笔者向南海区文广旅体局获悉,这背后,南海坚持把文化遗产和它所依托的自然、人文环境深度融合,开展整体性保护与培育,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广府文化生态体系。
作为广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核心区域,南海区历史底蕴深厚,拥有“亿年山川、万年文化、千年水脉、百年工业”的独特资源。近年来,南海跳出零散化的保护思路,将文化遗产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生态统筹谋划,推动广府文化以更完整、更鲜活的方式延续发展。
2025年5月,“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在南海西樵听音湖展开巅峰对决。西樵镇供图
成功的保护源于坚实的根基。就此,南海构建起系统性的文化保护网络。通过出台《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区内已建立起涵盖90项非遗项目、124位代表性传承人、55所传承基地的保护体系,实现对醒狮、龙舟、粤剧、香云纱等特色非遗的规范化传承与保障。同时,依托“水上南海”发展脉络,南海推动修复与水乡格局相依存的聚落空间,保育与“桑基鱼塘”共生的农耕传统,传承龙舟、祭祀等维系社会脉络的节庆礼俗,以实现自然景观、工程遗产、农业系统与民俗文化的整体性、活态化延续。
还有数字化保护。以科技赋能传承,南海已完成71项非遗的高清影像记录、73位传承人的数字存档,系统开展醒狮文化调研并出版《南海醒狮代表性传承人口述访谈录》,同时加强乡村文物保护,对文物、古村落进行精准修缮与活化,让广府文化以数字化形式“看得见、传得远”。
在保护的基础上活化,南海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让深厚的广府文化以更青春、更时尚的姿态“潮”起来。超级文化IP赋能非遗项目“出圈”,“南海龙超”“南海狮团”两大IP已成为文旅融合的标杆案例,将传统龙舟、醒狮活动转化为全年无休的赛事品牌,延伸出研学、文创、演艺等多元业态。非遗与电竞、影视、音乐剧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亮眼成绩,王者荣耀醒狮皮肤、原创音乐剧《咏春》、纪录片《五个划水的少年》等作品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广府文化,实现传统与潮流的有效对话。
音乐剧《咏春》立足于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全新演绎与传承。
在南海,文化保护更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绑定,探索人文经济学的实践路径,助力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连续举办两届的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累计吸引观众超277万人次,带动文商旅消费突破20亿元。文产特派员打造的罗行艺术墟,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通过开发龙舟醒狮研学游、活化古墟老街、打造新消费场景,南海成功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及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文化赋能城市品牌与国际传播。国际咏春拳大赛连续三年落户南海,2025年吸引全球218支队伍超3800名选手参赛,全网浏览量超1.24亿,擦亮“世界功夫之城”名片。连续举办21年的“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已成为世界狮艺顶尖赛事。南海非遗项目频繁出圈,引爆流量。2025年端午期间,“南海龙超”相关话题全网流量超过63亿元,叠滘龙船漂移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及海外媒体,展现出文化IP带动城市发展的巨大潜力。
端午期间,2025年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在南海桂城开赛。戴嘉信 摄
通过制度保障、科技赋能、IP打造与产业融合,南海逐步走出一条新路径,文化生态整体保护与区域发展互促共进。此次入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不仅是对既往工作的肯定,更意味着南海将在更高平台上,为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更多可能性。
撰文:陈梦 南宣
【作者】 陈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