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泰山网】
11月25日清晨,泰山日观峰上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裹着红色的御寒服,翘首望向东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随后,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光洒满云海,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我们是坐‘VIP观日出专线’上来的,半夜从红门出发,一路很顺畅,一点都不累。”来自江苏的游客李女士激动地说,“这样的服务,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泰山的温度。”
李女士的体验,正是泰山景区近年来从“管理角色”转向“服务角色”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泰山景区坚持以游客为中心,通过一系列服务升级与产品创新,实现了与游客的双向奔赴,不仅提升了旅游体验,还推动了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的深刻转型。
“在山东上大学的时候来夜爬泰山,摸黑爬山心里总打鼓,那时候还需要自带手电筒,现在沿途有灯,不仅照亮盘道,还不影响夜色,安全感十足。”凌晨3点,在十八盘登山道上,来自杭州的游客路女士正和家人拍照留念。她不知道的是,为了保障夜爬游客安全,泰山景区不仅恢复了24小时开放,还完善了登山盘道照明设施,新增13个夜间执勤岗亭。去年,泰山夜爬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今年,截至目前已超240万人次,“夜爬泰山”抖音话题播放量更是突破110亿次,成为现象级文旅IP。
路女士的“安全感”,源于泰山景区对游客需求的精准捕捉。“我们始终把游客需求作为服务追求,从‘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发力,让游客来得舒心、游得安心。”泰山景区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10月29日,重阳节当天,在红门票务站专门设置的“敬老服务台”前,工作人员正为老年游客递上热水和景区手册,帮他们刷脸入园;中天门客运站开辟的“敬老爱老便捷通道”里,几位老人正轻松通过,“不用挤着排队,景区想得太周到了。”来自泰安本地的游客王大爷笑着说。
智慧化服务更是让体验感“再升级”。“以前来泰山,最头疼的就是排队买票、挤厕所、找停车位。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刷脸就能进,停车也有指引,连厕所都智能管理了。”多次来泰山的摄影爱好者刘女士感慨道,并对“无证明智慧景区”赞不绝口。据了解,泰山景区近年来大力推进“无证明智慧景区”建设,上线“泰山旅游智慧服务平台”,构建“双码一证一脸”通行体系,游客仅需3秒即可刷脸入园,实现了“一窗服务、一码通行”。同时,泰山景区整合红门区域停车资源,动态发布客流、天气等预警信息,极大提升了游览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针对山岳景区“如厕难”“垃圾处理难”的痛点,泰山景区下足功夫。“十四五”期间,泰山景区新建4处厕所,改造42处老旧公厕,新增厕位303个,总数达1495个,并实现物联网远程智能管理。同时,景区新建3条垃圾运输轨道线路,新增4台垃圾压缩机,解决了旅游垃圾处理难、运输难的问题;动态增加保洁人员,全面提高工资待遇,确保环境卫生质量稳步提升。“现在山上干净多了,厕所也好找,体验感大幅提升。”一位常来爬山的本地游客表示。
“穿戴上这个外骨骼机器人,感觉有股力量拉着腿往上抬,太神奇了。”10月29日,在岱庙文化广场“金秋雅集”市集上,刚体验完登山助力机器人的市民张女士兴奋地和周围的人分享感受。这款由泰山文旅集团研发的设备,内置感应芯片和传感器,能根据步频调整助力力度。目前,景区投放的500台机器人日均租赁率近80%。旁边,变身“狮子”的宇树Go2机器狗正在为游客表演握手、拜年、比心等动作,其搭载的4D激光雷达能精准避开人群,温馨互动场景引得众人纷纷拍照打卡。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成为泰山转型的另一大亮点。升级版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突破原有帝王叙事,融入百姓祈福与文化传承,采用全息投影、数字化声场等高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视听盛宴。此外,泰山神启项目的5D影院、VR体验、实景剧《玉暖挑山路》等,也让游客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感受到泰山文化的魅力。
泰山作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坐拥无与伦比的人文自然资源。泰山森林覆盖率达94.8%,尤其在夏季,绿树成荫、溪水潺潺,是名副其实的绿水青山和天然氧吧。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泰山景区积极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强化主景区“吸引人”的核心魅力,东西两翼重点在“留住人”的体验升级上精耕细作:东岳胜境旅游公路沿线配套开发低碳探索、生态漫行项目,让游客沉浸式赏景;岱下玉泉休闲区构建亲子游乐、文化品鉴等新场景;彩石溪景区,溪畔品茗、亲水体验成为新亮点;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虎山百鸟园,成为青少年的假日乐土。
文创产品则成为“带走泰山”的载体。在泰山景区文创商店里,融合了泰山文化元素的泰山玉、冰箱贴、玩偶等文创产品前围满了游客,一件件充满巧思的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我们联合140余家文创公司研发了180种组合、1200个单品,泰山如意瓷还入选‘泰有礼’城市礼品,让游客把‘泰山记忆’带回家。”泰山文旅集团董事长时贞强介绍。
在去年泰山国际友好合作推介会上,法国圣米歇尔山景区代表惊叹:“泰山的管理标准值得全球山岳景区学习!”这份赞誉背后是泰山景区以打响泰山品牌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活动,全方位展现泰山新亮点的生动实践。有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泰山境外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倍多,这背后是景区深耕国际市场的努力——赴港澳、日韩开展推介,与济州世界自然遗产管理本部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境外达人、旅行商实地考察,出台入境游奖励政策。在国内市场上,泰山景区与“三孔”景区联合打造“读懂孔子感悟泰山”线路,借“齐鲁一号”旅游列车推动省内互联互通,让“登泰山”成为更多人的度假选择。
从夜爬泰山看到的星光到彩石溪的溪水潺潺;从智慧服务的便捷到文创产品的巧思,泰山景区正以服务升级打破体验瓶颈,以业态创新激活资源优势,书写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我们正在全力推动泰山旅游从传统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泰山景区党工委书记孙磊表示,将持续围绕游客需求,换位思考、推陈出新,不断推出更多新项目、新场景,加快把泰山景区打造成“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景区。
◎记者手记
站在岱顶看日出时,游客聊起VIP观日出专线的顺畅,夸赞“敬老通道”的贴心,这些感叹比任何数据都更能说明泰山服务的升级。
“十四五”期间,我已记不清多少次登泰山进行采访,我见证了夜爬线路从“摸黑前行”到“灯火通明”的改变,看到了3秒刷脸入园取代排长队,还见到过登山助力机器人帮游客轻松登顶。每次登泰山,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山岳的雄浑,还有细腻的“服务温度”。一次次的深入采访记录着泰山景区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景区人总说“游客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这句话不是口号,它藏在工作人员递出的热水里,藏在新增的休憩长椅上,也藏在《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新增的百姓祈福场景中。从“管理角色”转向“服务角色”,泰山景区通过服务升级实现了与游客的“双向奔赴”;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泰山聚焦游客的体验感推出的新场景、新产品,多方位为游客提供了更舒适、便捷、独特的游览体验。
当最后一缕夕阳为泰山十八盘镀上金边,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点亮云海,我在这座古老的山岳间看到了文旅融合的生动答案——以山为媒,以心相待。
记者:刘小东
本文来自【中华泰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