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巴中,你会想到什么?是全国第二大苏区的红色印记,是 “亚洲第一羊” 南江黄羊?还是漫山红遍的光雾山红叶,这些都是巴中的老底色。今天的巴中,是川陕革命老区振兴标杆,是秦巴山区交通枢纽,8 条高速联网、机场通达 18 座城市,汉巴南高铁串联川陕,米仓大道即将贯通,铁路直达 39 个城市,已经实现县县双高速。 “空铁公” 立体交通网让大山不再遥远。我是做城市营销与企业推广的张文益,今天就从地理、历史、经济、人文等多方面,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巴中。
十四五的巴中彻底打破 “老区 = 落后” 的偏见,发展势头猛得像开了挂。GDP 突破 870 亿元,增速跑赢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 10 个月两位数增长。短短几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212 个,总投资超 1162 亿元,修正药业、三一硅能等巨头纷纷落地。四川首个地级市虚拟电厂上线,钠电产业园加速崛起,智算中心投运,34 个新能源项目建成,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 38.5%,这样的转型速度,在革命老区中独树一帜。
巴中坐落在川陕交界处,扼守米仓山南麓,北接关中平原,南承天府之国,被称为 “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这里是大巴山系的核心区域,光雾山 - 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横跨境内,820 平方公里的光雾山与神秘的溶洞奇观,构成 “山奇、石怪、谷幽、水秀” 的自然画卷。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巴中成为连接川陕、辐射秦巴的交通要冲,也造就了它 “夏凉冬雪” 的宜居气候。
早在夏商时期,巴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三千年前蹚出的米仓道,是古蜀道的核心干线,堪比古罗马大道。秦汉时这里是连接巴蜀与中原的军事要道,三国时期张飞在此驻兵御敌,“萧何月下追韩信” 的典故就发生在古道沿线。唐代的南龛摩崖石刻,以 “盛唐彩雕全国第一” 的美誉留存至今,恩阳古镇的大栈房,见证了古道上 “背二哥” 往来穿梭、商贾云集的繁华。在古代两千多年里,米仓道不仅是交通线,更是南北文化、经济交融的纽带。
巴中地处秦巴山区,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超 60%,富硒土壤滋养出无数好物。“巴食巴适” 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下,通江银耳通过智能化生产升级,开发出多糖提取物、美容护肤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南江黄羊品牌价值 41.85 亿元,登上国宴菜单,成为 “亚洲第一羊”。还有巴中云顶茶、空山牛、山地梅花鸡等特色物产,粮食产量达 198.4 万吨创历史新高。光雾山是大自然的馈赠,97% 的森林覆盖率,每立方厘米 3 万多个负氧离子,夏季恒温 18℃,是全球最完整的水青冈属植物分布中心,秋天 40 余种红叶树构成百里彩林,观赏期长达一月。唐代工匠雕琢的南龛石刻,3000 米米仓古道遗迹,让自然与人文在此交相辉映。
巴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上世纪 30 年代,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建立苏区,12 万巴中青年踊跃参军,每 10 人中就有 1 人投身革命,孕育出 27 位开国将军。这片土地上,红军打响了无数次艰苦战役,留下了大量革命遗址,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抗美援朝战场上,巴中籍将士奋勇杀敌,用热血践行 “保家卫国” 的誓言,红色精神早已融入城市血脉。
巴中曾以传统农业和红色旅游为支柱,如今已走出 “红色 + 绿色 + 新质生产力” 的转型之路。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建成西南最大海福特牛核心育种场、全省最大高山富硒茶基地,14 个产业园区撑起现代农业集群。新兴产业强势崛起,27 万千瓦风电场开工,钠电负极、新能源研发制造基地落地,铭诚微电子 5G 智慧工厂投用,工业用地扩展 10 平方公里,规上工业企业达 401 户。从 “土里刨食” 到 “科技赋能”,从 “红色圣地” 到 “产业新城”,巴中的转型背后是创新驱动的底气。
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 7.6%,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 362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48 家,生态产品权益类交易累计达 15.6 亿元,碳普惠产品实现跨省交易,走出了一条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进入新时期,巴中的故事还在续写,你心目中的巴中是什么样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晒出你手机里的光雾山红叶、红色遗址,让更多人看到这座老区城市的新面貌。我是张文益,关注我,带你看盛视中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