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邵全红)在关陇古道的千年脉络上,张家川县张棉驿乡以文旅融合为密钥,解锁历史文化与乡村发展的双向奔赴。“十四五”期间,该乡锚定“融入关山大景区、服务关陇古道风情线”核心目标,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以农旅融合为突破口,深挖张骞文化、驿站风情与生态资源潜力,将千年古道的历史厚度转化为发展热度,走出了一条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和关陇古道关键驿站,张棉驿乡的发展始终紧扣历史文化根脉。“十四五”期间,乡党委、乡政府精准发力,对张骞历史文化陈列馆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增补历史文物展品、复原古驿站生活场景、整理编撰民间传说故事等举措,让张骞出使西域途经此地的历史记忆愈发鲜活。同时,系统发掘驿站文化中交通枢纽、商贸往来、民俗传承等核心内涵,让沉淀千年的文化资源从“沉睡”变为“活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深厚底蕴。
生态与文化共生,绘就乡村旅游新图景。该乡依托石峡水库的湖光山色与乡村田野的清新景致,构建“古道+山水+田园”生态旅游格局,匠心打造集“游关陇古道风情、赏石峡水库风景、尝张棉特色美食(阿尔巴斯绒山羊、张骞第二故乡梅花鹿)、品张骞历史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田间地头的生态风光成为游客打卡的“自然画卷”,串联起可看、可感、可体验的特色旅游链条,让“张骞张棉驿张家川”的文化名片愈发响亮。
产业融合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张棉驿乡立足“农”的根本,做强“旅”的特色,将乡村产业发展与旅游体验深度绑定。乡党委、乡政府引导养殖户组建专业合作社,规范阿尔巴斯绒山羊、梅花鹿养殖标准,提升加工工艺,让特色农产品从“养殖场”走进“旅游餐桌”、从“土特产”变成“旅游商品”。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农家餐馆、特色民宿、农产品展销点等配套业态,鼓励村民参与旅游服务,让农旅融合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该乡乡村旅游接待人次逐年攀升,特色农产品销售额持续增长,越来越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古道驿站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引擎”。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幸福未来走去。“十四五”期间,张棉驿乡以文旅融合为笔,在关陇大地上绘就了一幅“文化兴、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我们将以张骞历史文化为魂,引领张家川人追溯过去、展望未来,持续深化农旅融合发展路径,让更多人走进张棉驿、了解张家川,让张骞精神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张棉驿乡人大主席王耀雄表示,“十五五”期间,张棉驿乡将持续深耕张骞文化富矿,以文化雕塑、特色展演、衍生品制作、多维宣传为载体,借助多媒体技术扩大文化影响力。稳步推进烽火台、古堡等历史遗迹修缮保护,在周家村灯盏堡新建张骞主题文化基地,打造集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让张骞历史文化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精神内核。
古道新程,生机盎然。这座千年驿站正带着“十四五”的丰硕成果,以“十五五”规划为引,用农旅融合之笔、历史文化之墨、生态资源之纸,书写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篇章,让关陇古道上的千年驿站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