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小玖今天要跟大家深扒一座京畿古城的“重生密码”:涿州。
可能不少朋友还记得它曾经经历的风雨,但如今再踏足这片土地,你会发现这里早已褪去阴霾,取而代之的是升腾的烟火、轰鸣的产业和满满的生活质感,完全是一幅“涅槃即超越”的鲜活图景。
烟火重燃:老街新景里的生活温度
小玖这次去涿州,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热闹回来了,而且更有味道了”。
傍晚时分站在腾飞大桥上,脚下是静静流淌的北拒马河,桥上是川流不息的车灯,桥下车市的烟火气直往鼻尖钻。
投资7.05亿元、全长2700米的大桥,不仅把码头镇到主城区的车程从1小时压缩到10分钟,更给老百姓的生活搭起了“快车道”。
夜市里,摊主们忙得热火朝天,烤串的滋滋声、小吃的香气混着游客的欢声笑语,曾经抢运家当的商户,如今都有了固定摊位,脸上满是踏实的笑容。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老街区的“变身”:闲置十年的得闲古街,现在被非遗体验馆、文创小店和特色小吃填满,走进去既能摸到老建筑的历史肌理,又能感受到年轻的商业活力。
小玖在里面逛的时候,还碰到蒲氏蛋雕的传承人现场创作,细腻的纹路在灯光下流转,围观的游客忍不住连连赞叹,这种文化与生活的交融,比单纯的商业街更有吸引力。
还有停办17年的通会灯市,用自贡彩灯工艺把三国文化、涿水传说做成了88处璀璨布景,扫码就能听灯背后的故事,晚上亮起来的时候,整个公园都成了梦幻乐园。
小玖发现,现在的涿州烟火气,不只是简单的热闹,而是多了份“有内涵的温暖”。
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是靠市场化运作激活活力,既守住了安全底线,又让创意尽情发挥,这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生活场景。
产业跃迁:协同发展中的能级升级
在小玖看来,涿州的重生绝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借着京津冀协同的东风,完成了一次实打实的“能级跃升”。
如果说烟火气是城市的“民生底色”,那产业链的重构就是城市的“发展筋骨”。
今年以来,涿州的招商劲头特别足,“五职”干部一次次进京对接,133次招商叩开了不少央企和科研院所的大门,带回的77亿元计划投资和40个项目,都精准踩在了“补链强链”的点子上。
比如东方物探带来了12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中国钢研的涿州基地落地后,本地研发的高温合金材料直接供应航空航天领域,这可是从“本地产品”到“国之重器配套”的跨越。
还有现在火起来的微短剧产业,25家影视公司里七成来自北京,8000平方米的拍摄基地正在加速建设,现在去涿州,偶尔能碰到剧组取景,年轻人的涌入也给城市添了不少活力。
消费端也跟着升级,涿州入选了2025年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全国首家京东折扣店特别接地气,不到一百块就能买齐全家几天的食材,白天逛折扣店省钱省心,晚上去夜市解馋放松,这条“昼夜续航”的消费链,把老百姓的日常需求摸得透透的。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政府和企业的“双向奔赴”:127亿元协调贷款解企业燃眉之急,473件急难愁盼问题被精准解决,271家企业抱团发展,72家央企落户(河北县级最多),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愿意扎根,让发展有了底气。
小玖觉得,涿州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重建当成“恢复原样”的任务,而是当成了“优化升级”的机会。
京涿之间,不仅有腾飞大桥这样的物理连接,更有产业、服务、人才的深度绑定,这种“借势发力、内外联动”的发展逻辑,才是最持久的动力。
如今的涿州,既有古城的底蕴,又有新城的活力,相信这份“打不倒、压不垮”的韧性,会让它在京畿大地上越走越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