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城市很神奇。
神奇到人人都知道她的“代表作”,却想不起她的名字。
今天,我们聊宁德。
或许你也会愣一秒,然后脱口而出,宁德时代,“您的时代”。
思路再回个弯,宁德?还有什么?在哪儿?
小叶去宁德旅行的时候,可以归于一个意外。
福建旅行,该去的都去了,多出几天,随机开盲盒。
开到了宁德,算是意外收获。
他形容这里是脱去了现代外衣的福州。
更是一个浓缩版的,古早味闽南。
秋天的此刻,福州人们爱宁德的村庄,橙黄一片;
| 宁德屏南。图via 小红书:富士三
很多年前,摄影爱好者们早把这儿挤成胜地,那个号称”狗挂只手机也能出大片儿“的霞浦;
不止霞浦属于宁德,前两年凭借人间塞尔达爆红的四礵列岛,亦在宁德。
看,一座城,该红的都红了,大家还是不太能想起她
——福建宁德市。
夹在福州和温州之间,隔海与台北相望。
这座闽东小城没红的那部分,才是作为福州后花园真正的宝藏。
| 宁德屏南。图via 小红书:一星弟
山与海相携
一半金黄一边湛蓝
封神的秋天宁德都有
不是不红,是还没到时候。
每年秋天,宁德最红的可不是小岛,也不是霞浦的落日斜阳。
而是这山里的,一抹橙红。
要说宁德秋日赏柿天花板,那必然在屏南。
一个叫四坪村的地方。
| 宁德屏南。图via 小红书:富士三
古村的轮廓,像是一个时间容器。
600多年历史的夯土墙,留住了这古朴的魂。
| 宁德屏南。图via 小红书:富士三
当一个个像小灯笼一样柿子,高高挂在枝头。
它们无序地肆意地点缀着古村的平和。
阳光透过薄雾、炊烟,将这里晕染出秋日的温婉。
老屋后的一棵棵柿子树,抖落繁叶,剩下枝条和柿子,像是贴在蓝天的一幅画。
| 宁德屏南的柿子。图via 小红书:富士三
一村过一村。
柿柿不相同,世事有变幻。
四坪村4公里外,就是被称为福建版“有风的地方”的——龙潭村。
这儿更多了一丝艺术气息。
上过央视的“画家村”,让这里常有艺术家们来写生。
柿子树除了在老屋旁,还在溪水间,山坡上,大石头墩子旁。
它们一定也被留在了画家的框里。
再继续走,2公里外的墘头村,藏着的是另一个“柿界”。
如果说溪水垂柿,是“流动的秋”,那么蓝天红柿,纯粹的蓝与橙红相撞,则带给人一个“燃烧的秋”。
| 宁德墘头村。图via 小红书:郑太阳
要是屏南人多了起来。
就去古田看看。
在这个小县城里,有个利洋村。
十月起风的时候,利洋村的炮弹柿便得了信号,红了。
人们将其摘下,整整齐齐挂在院儿里。
风来过,太阳来过。
晒得半干的果子,泛着暗红的光泽。
将二十七栋明清古民居,点缀得格外温暖。
每次看到这些古村,看着人们晾晒的场景,心里自然地会平静。
原本皱皱巴巴的心绪,也渐渐被抚平。
| 宁德墘头村。图via 小红书:郑太阳
山林晕染的绛红、稻田沉淀的鎏金,并不是宁德全部的秋。
在福州的时候,小叶对宁德的初步认识——是福州最美后花园。
要稳稳地撑起这个期待,光靠几棵柿子树可不行。
视野拉得再开阔一点,从山林往山海扩。
这里绵长的海岸线上,拥有着号称国内最美的滩涂;这里坐拥305座岛屿,大多还是未被开发的无人岛;
宁德的秋,更早一点,是从海边开始。
霞浦的潮汐刚退,滩涂就被阳光镀上了一层碎金。
渔民踩着“泥马”在滩涂间穿行。
脚印深浅不一,像给大海的信笺盖满时光的邮戳。
远处的下尾岛,亿万年海浪雕琢的礁石正敞开怀抱。
天然海蚀洞里光影流转,涨潮时海水漫过岩缝。
让人分不清是洞在海上,还是海在洞中。
蓝色的海,白色的房子。
圣托里尼的浪漫,也被搬到了闽东海岸。
神与人同住
半城烟火半城仙
还有宁德老城
宁德的古村,每年到秋天,尚且有不少人慕名而去。
关于宁德老城的部分,才真是鲜有人专门而来。
小叶在福州,买了一张去宁德的动车,不到1小时,30多块。
到宁德市区的时候,第一感受直面而来。
大大小小的寺庙,层层高耸的歇山顶,藏身在菜市场和居民楼之间。
宁德,像极了福州,又不像福州。
福州令人着迷的闽文化,它有,福州现代的气息,它却极少有。
其实能理解。
东南沿海民俗传统厚重,地方信仰很浓厚。
所以,神与人同住,半城烟火半城仙,不能单独形容某一个福建某一个城。
至少,除了福州、泉州,宁德老城,亦是如此。
这里叫蕉城区。
因为城廓形似芭蕉叶,故名蕉城。
她比福州安静许多,似乎时代的层层高楼还没有顾得上这里。
比较赤裸地留住了神和人。
少了些喧嚣,却将闽东的文化风味,直白地袒露在街道、美食、山海、村庄,和那缓缓流淌的岁月里。
老城区面积不大,随便走走,能转很多的地方。
宁德天后宫
始建于乾隆年间,迄今200多年,后面多次重建,现在偏殿的位置是蕉城区博物馆。
从外观看,结构完整、气势宏大。
天后宫隔壁是炎帝庙、东湖市场,附近还有龙头正境长生堂。
真所谓大隐隐于市,天后宫的烟火袅袅,与海鲜市场与菜市场的热闹相融合。
福山龙泉宫
在宁德八一五东路,矗立一座宫殿、一个焚香炉。
龙泉宫奉祀齐天大圣,还分为齐天大圣(中),顺天大圣(左),协天大圣(右)。
内里天花藻井也很漂亮,值得仰头一看。
从对面山城远眺龙泉宫,红墙绿顶、半围合墙壁与焚香炉组成大气的建筑景观,很是吸睛。
宁德城隍庙
全国仅存两块“尔来了”牌匾,一在台湾台南,一在宁德城隍庙
宁德城隍庙这块牌匾,无落款、无雕饰,笔锋锐利直逼人心,相传为清代到此赴任的知府所写。
当地人说这三字,比满殿神明还有用。
宁德城隍,称为护国卫灵公,面南而坐,威严肃穆。
城隍庙始建于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宋代著名文学家陆游曾任宁德县主簿。
其作品《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中写道:“祠故在西山之麓,绍兴元年,知县事赵君诜之始迁于此。”
为此宁德城隍庙名扬闽东大地。
所以至今庙里仍有陆游的造像和游记。
小叶到的时候,还是农历七月,施孤活动仍在进行中。
宁德大圣宫
和龙泉宫一样,是别处少见但宁德常见的供奉齐天大圣的庙。
在南门兜老街,是闽东地区规模至大的道教文化场所。
供奉齐天大圣、顺天大圣和协天大圣三大神祇。
历史可追溯至宋朝,为闽东猴神崇拜的重要发源地。
香火鼎盛且文化底蕴深厚,当地人来这里祈求事业、学业与姻缘。
南门兜
出了大圣宫往前走会看到一个牌坊,沿着德华桥,会看到一条很小很窄的路,却是蕉城老城的中心地段。
门口推车摆摊卖小吃的,顺着小路走,直通古战场流延而来的“战场溪”,即战桥头。
这里很老旧,电线过街,东西堆满巷子两侧,一眼很有传统的烟火气。
都是街坊邻居的繁华,相互间都是熟人。
在路口左侧有蕉城众多的奶娘宫之一“鹤承境”,每年农历春节,是它最热闹的时候。
战桥头桥
战桥头桥,俗称太平桥。
始建于明万历20年,后咸丰年间重修,这里周边曾是宁德古校场和重要港口。
桥侧有2株与桥同龄的古榕树。
古树苍天,桥头沧桑。
傍晚时刻夕阳西下,老人在这里闲坐,岁月静好的美好。
中南绣花楼
藏身在鹏程历史景区里400年历史的古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整体木质结构,据说是极其珍贵的闽东明代大厝实例。
去的时候没有开门,在门口一看进去,白墙黛瓦、青砖空斗和交错梁柱。
只看外观就觉得庄重古朴、精致典雅,匠人手艺的精湛
鹏程历史文化街区
得名于明嘉靖年间宁德县城的南街原名鹏程境,是宁德蕉城的历史街区。
有马氏绣花楼、林桂祖居、陈添故居、蔡氏家庙等。
在逐渐商业化改造,整体可以感受到宁德从古至今的城市发展脉络。
也能看到宁德历史变迁,仅存少数的原住户,生活气息没有那么浓烈了。
除了浓郁的地方信仰,宁德还有西风东渐带来的信仰。
宁德有数十座天主教堂,历史不一,规模不同,各有特色。
譬如闽东教区主教座堂、塔山吴厝里天主堂、歧头玫瑰圣母堂。
上面提到的这些地方,都相对集中在蕉城。
所以行走起来,不太费力,但收获满满。
宁德蕉城区citywalk路线参考
天后宫→龙泉宫→城隍庙
大圣宫→南门兜→战桥头→中南绣花楼→鹏程历史文化街区
对了,我们打算开宁德的城市导赏团,你们要不要来~
海鲜叫板泉州
小吃多过温州
别错过闽东最鲜小城
爱上宁德的第三个理由,必然是遍地小吃了。
毕竟身处福建沿海,吃的,怎么可能会逊色。
一个蕉城区,八个下属县,个个争气。
县中佼佼者,便有福鼎,全国第一个被列入美食地表的城,光小吃可有378道。
还有一个霞浦,比摄影之乡更惹吃货关注的,是中国海带之乡和紫菜之乡。
所以,说宁德海鲜叫板泉州,倒也不夸张了。
米其林官方称这里,为山海之间的风味原乡。
烤鳗、淡菜、紫菜、海参、虾皮、古田食用菌……
山味海味交汇。
闽味里,又带着浙味的特色。
在宁德的几天,小叶馋了清蒸大黄鱼好久。
哪怕是作为大黄鱼主要产地,要想在餐桌上见到它,还是得狠狠花票子。
只是,倒也不用纠结。
即便不吃大黄鱼,宁德的小吃,已经够令人狂分泌口水了。
寿宁米糕、水粉、地瓜饺、芋头粉、醉排骨……通通吃了。
还觉不够。
阿春小吃家的清汤面
美好的一天,从一碗清汤面开始。
宁德的清汤面还是酱油汤底。
素面才4元,加了卤大肠就是12元。
要个煎蛋还是现煎的,很香!
雪儿冷饮家的冰饭
夏天来的话,就要吃冰饭。
冰饭据说是福建人的消暑甜食,看似比四果汤多了一勺饭?
冰饭其实真的有饭。
以冰镇糯米为核心,加入各种清凉食材。
注重口味与层次,吃起来冰冰凉凉,软糯有嚼劲。
通师傅肉菜面店家的面
肉菜面,可能是宁德很具特色的街头美食。
顾名思义就是由肉、菜、面三部分组成,似乎还有鱿鱼的存在。
宁德肉菜面的青菜,据说选用的是上海青。
汤头鲜,肉碎香,菜解腻,再搭配鱼丸,更加丰盛,吃起来的确味道可以。
而且宁德很喜欢加醋,酸的才开胃。
阿苗小吃家的鱼皮饺和肉燕
鱼皮饺是鳗鱼肉制成的皮,皮薄馅大,鱼味十足,很好吃。
肉燕,是猪肉搅拌成泥做的皮,汤头酸辣,很开胃。
老板也很热情。
光饼
在靠近站桥头的位置。
福建特色光饼,网上说是平价贝果。
店里现做现卖,硬邦邦的。
牙口不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过细品起来挺好吃的。
——
小叶第一次到宁德。
逢人便说起,她的好。
真的是逛不完,吃不够,更想多待待。
短短几天时间,虽不能说足够了解了宁德。
但这座城,的确让他太惊喜。
尤其老城区,像一本泛黄了的人神生活簿。
随便翻开一页。
触碰到了闽地文化里,那鲜活动人的篇章。
我们也在筹备宁德的路线了。
如果你有兴趣,或是,也想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来来来!
+城城 chengchengblue
· END ·
【版权说明】
本文首图来自小红书博主一星弟;
文中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郑太阳、富士三;
其他未作标注的图片,来自小叶、图虫创意、文旅宁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