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报】
“一砖一瓦皆诗韵,一城一味尽风雅”,由大河报发起的“寻找诗词河南”暨“第三届大河诗词大会”系列主题报道启动以来,全省范围内的诗词爱好者们热情高涨,“寻找诗词达人”的报名通道刚开启便迎来“井喷式”响应。评论区里,来自各地的“诗词达人”纷纷亮出绝活,既有亲子搭档、赛事能手,也有扎根文旅、深耕生活的跨界爱好者,字里行间满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让这场全民诗词盛宴充满了惊喜与期待。
来自洛阳的文旅人马丁,用15年光阴诠释了“诗词与文物共生”的热爱。作为龙门石窟的资深讲解员,2345个窟龛、近11万尊造像、2800多块碑刻题记,在他口中皆可与诗词相映成趣。自称“i 人”的理工男,整日“泡”在景区,苦读历史文献、钻研石刻典故,将洞窟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与相关诗词信手拈来,把晦涩的文物历史讲得深入浅出、接地气,让游客在领略石窟之美的同时,读懂诗词里的千年沧桑。
61岁的“工地诗人”菅伟民则用笔墨书写着“生活即诗”的真谛。作为一名务工者,他在辛勤劳作之余笔耕不辍,将生活的感悟、对家乡的热爱融入诗词创作,累计完成文学作品 70 余万字。没有专业的创作环境,没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但他始终坚守对诗词的热爱,用朴实的文字勾勒人间烟火,用平仄韵律抒发人生情怀,让诗词的平民底色愈发鲜明。
除了这些特色鲜明的报名者,评论区里还涌现出大批风格各异的 “诗词达人”:信阳市的吴祥、吴尚泽父子颇具代表性,父亲深耕诗海多年,儿子年少有志,小小年纪便已熟记数百首诗词;信阳息县的陈欣,坚持诗词学习十余年,更曾在省内外诗词赛事中获奖、跻身中国诗词大会面试环节;郑州的郑欣怡熟读国学经典、宋词选、唐诗选;还有网友主动推荐身边的 “隐藏高手”,分享其诗词特长与故事。不分年龄、不论职业,不管是深耕专业领域的从业者,还是扎根生活的普通人,大家因诗词而集结,用热情点燃了这场中原诗词盛会。
截至目前,征集通道已收到数百条报名信息,后续还将持续接受自荐与推荐。对于符合条件的诗词达人,大河报将进行专属专访,助力其“C位出道”,同时还将搭建交流平台,让大家同台切磋诗艺。表现突出者更有机会赢得最高5000元大奖,让诗词热爱收获实实在在的认可。
诗词从不专属于书斋,它藏在市井巷陌、田间地头,藏在文物古迹里,更在每个热爱生活的人心中。“寻找诗词达人”征集仍在火热进行中,如果你也身怀诗词绝技,或是身边有这样的“宝藏”达人,不妨抓紧时间在评论区留言报名,舞台与掌声已备好,期待与你共赴这场诗词之约!
报名方式:
在文章评论区留言,写下自己的姓名、所在城市、诗词特长,并留下联系方式(手机号或微信号);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大咖,也欢迎积极推荐,同样是在评论区留言,写下您推荐的诗词达人所在的城市、诗词特长,留下您或者诗词达人的联系方式(手机号或微信号),我们的小编会第一时间进行联系。
————————————
来 源: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谭萍
编 辑:王可欣
校 对:赵秀荣
值班主任:钟玉芹
审 核:施一楠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