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
文丨青一
编辑丨江南
我朋友上周在北京的银杏树下,亲眼撞见一场吵架,一个年轻女性为了拍张满意的照片,一个劲往后退。
好几次都快撞到身后的人,人家提醒了一句,她倒好,直接口吐芬芳吵了起来,好几个人上前劝过,都被她怼了回来。
最后大家没辙,只能摇摇头走了,好好的赏秋心情全被搅黄了。
这事我听着不意外,毕竟秋天一到,北京的热门打卡点全是人,人多了,总有些不顾及别人的事发生。
我自己也遇过一回,在社区公园看银杏,正感慨叶子黄得好看,一个大爷拉着音箱过来了,音箱音量开得极大,整个公园都听得见。
本来想上前跟大爷说声小点声,但后来发现他闭着眼唱得正投入,周围人投去不满的目光,他反而唱得更起劲儿。
不光年轻人、老年人,小孩的不文明行为也挺闹心,去年陪家人去深圳,北方还冷着,那边的花已经开得热闹。
有家人带着小男孩在花丛边拍照,其他游客都等着,结果男孩拍完,突然拿起玩具剑对着花丛又砍又踢,花瓣落了一地。
游客们都看呆了,那家人却一脸平常,喊着孩子就走了。
这老中青三代的不文明行为,最让人无奈的是,普通人根本没法管,你上去劝吧,怕起冲突。
我之前试过劝踩草坪拍照的大妈,人家翻个白眼根本不理我,总不能硬拉吧,万一她躺地上耍赖,这事就更麻烦了。
遇上不文明行为,普通人真没辙
就连有管理人员的地方,也未必能管住,上海玻璃博物馆里,有个展品旁边一直循环播放监控录像。
录像里是12年前的事,一个小孩把展品毁了,当时家长就在旁边拍照,压根没制止。
这个展品是艺术家薛吕花了两年多做出来的,就这么被损坏了,最后也只是家长道了个歉,博物馆没罚款,也没禁止他们再进馆。
你看,连博物馆和艺术家都没太好的办法,普通人能咋办?我在网上看过一个网友的吐槽,他家附近公园全是暴走族,占着路还放歌。
无奈之下,他只能开车去几公里外的郊野公园,就为了躲个清静。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不文明驱逐文明”,守规矩的人只能被迫让步。
这事儿不能全靠普通人互相提醒,管理方得站出来担责,总不能让好好的景区、公园,变成谁嗓门大谁就说了算的地方。
破局得靠“组合拳”,光靠自律不够
那管理方能做些啥?我觉得分区域管理是个好办法,就像杭州西溪湿地,把公园分成了安静区和活动区。
唱歌跳舞的去活动区,想安静赏景的去静谧区,这样互不干扰,噪音投诉都少了很多。
还可以分时段,比如白天让老年人活动,晚上就要求安静,毕竟离居民区近,得考虑别人休息。
光分区还不够,得有制度约束,郑州的景区就试过,对损毁花草、攀爬文物的行为罚款,效果还不错。
苏州博物馆更有意思,针对亲子游客收文明押金,参观完没违规就退,这样家长就会主动管着孩子,毕竟涉及到钱了。
对那些勇于制止不文明行为的人,也该给点奖励,比如公园文创或者餐饮优惠券,这样能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
科技也能帮上忙,现在不少公园装了分贝监测仪,噪音超标会自动提醒,还有的景区搞了“文明随手拍”,游客发现不文明行为可以上传证据。
我甚至想过,要是无人机能在发现不文明行为时,飞过去播文明提示,效果肯定好,当然,这得注意保护隐私,不能随便拍人脸。
说到底,公共空间是大家的,得靠规矩维持,光靠个人自律不够,管理方的措施得跟上。
要是分区合理、制度明确、还有科技辅助,那些不顾及别人的人自然会收敛,毕竟没人愿意被罚款,也没人想被监控记录下来。
谁都想在秋天好好赏景,没人愿意遇到糟心事。
希望以后管理方能更给力点,让守规矩的人能安心游玩,让不文明行为没地方滋生,这样秋天的美景,才能真正让人心情舒畅。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