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深秋,黄河千亩银杏林必成打卡胜地。曾经风沙漫天的黄河边,几乎每个周末都能迎来前去游玩的人们。11月20日,2025年泉城环保世纪行媒体采访团来到济南黄河百里风景区,探访这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沿线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果。
作为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的关键节点,黄河济南段流经平阴、长清、槐荫等9个区县,河道长183.35公里,堤防长达188.788公里。
“从2020年开始,我们连续多年在淤背区、险工控导区域推进生态修复,累计绿化10181亩、栽植白皮松等苗木20余万株,还建成了6处郊野公园。”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主任张运德介绍,这些工程覆盖槐荫-历城-济阳淤背区空白段、28处险工控导区域,不仅补植耐盐碱的乡土苗木,还配套了游步道、生态停车场等设施——2021年建成的席家庄、大柳店等6处郊野公园,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常去之地。
在生态建设与工程管护的协同推进中,济南黄河河务局“十四五’期间累计植树48.9万株,消除了淤背区、防浪林的空白段;2025年,新增植树5.67万株,更新了17.5公顷林带。济南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处一级调研员许洪印说,依托黄河防洪工程,该局已建成2.5万亩、300余万株生态林带,建成“千亩银杏林”“紫叶李大道”等景观;历城、平阴等河段通过了水利部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历城河务局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如今的济南黄河百里风景区,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先后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平阴、天桥段入选“山东省黄河国家风景道典型段”,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和黄河流域生态建设的亮丽名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参观过程中,天桥区人大代表王桂芳深有感触:“济南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的推进,让我深切感受到生态优先理念与民生温度的双向奔赴。从国家战略的落地到地方的高效执行,黄河百里风景区的生态焕新,既彰显了济南对黄河生态保护的责任担当,更展现了'生态惠民'的务实底色。这不仅是一次景观的提升,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让黄河岸线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成为市民可感可及的休闲空间,展现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共生共荣的美好图景。”
今年6月,济南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检查报告指出,黄河保护法施行两年来,济南市高标准打造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防护林8184亩、栽植苗木21.56万株,183公里的黄河绿色生态走廊依河而成。(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冯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