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一滴浓墨坠入清水中,在周庄的白墙黛瓦间缓缓洇开。我们一行八人随着人流走向南湖,心中怀着的,是一场关于光、声与水的约定。此时的南湖,像一位敛容屏息的大家闺秀,湖水幽深,波澜不惊,只待那惊艳全场的“开腔”。
没有预告,音乐是倏然而起的。一串清越的古筝音符,像月光凝成的珠子,滚过水面,也滚过每位观者的心头。几乎同时,一束光如椽巨笔,从对岸挥洒而来,在墨色的“画布”上点染出第一个亮色。这场名为“南湖秋月”的夜魅,正式拉开了帷幕。
起初,光影是羞涩的。它们在水面上晕开,化作几尾灵动的锦鲤,摇头摆尾,倏忽远去。接着,音乐引入悠扬的笛声,光线也随之变得柔媚,勾勒出岸边垂柳的万千丝绦,绿意盈盈,仿佛春风一夜吹到了江南。水,本是至柔之物,此刻却成了最富表现力的演员。它承载着光,折射着声,将虚拟的意象化作可触可感的梦境。光束时而聚拢,如一支画笔,在水中绘出巨大的、旋转的青花瓷盘,瓷上花纹繁复,仿佛沉淀着整个景德镇的岁月;时而又散作漫天星雨,纷扬落下,在接触湖面的刹那,激起一圈圈金色的涟漪。
音乐转而激昂,加入了恢弘的交响。水幕也随之达到了高潮。我们举着手机,静静宁地拍着。数道水柱腾空而起,构成一面巨大的、流动的银屏。上面开始上演周庄的“前世今生”:沈万三的货船队仿佛正破浪而行,丝绸的柔光与瓷器的洁晕交相辉映;旋即画面碎裂,重组成文人墨客在亭中吟诗作赋,笔走龙蛇的书法光影在水幕上磅礴展现。最令人叫绝的,是那轮用光铸成的“秋月”的登场。它从水幕中央缓缓升起,圆润、澄澈,洒下清辉一片。真实的月亮羞愧地躲进了云层,而这人为的月亮,却以一种绝对的浪漫主义,成为今夜当之无愧的主角,完美诠释了“秋月”的主题。
当最后一个音符随着一道收束的光弧悄然隐去,南湖重归寂静,黑暗显得比之前更为深邃、醇厚。岸上时人们,心中奔发出热烈的“掌声”,人们从一场集体幻梦中醒来,眼神中满是惊叹与回味。
离去的路上,晚风带着水汽,格外清凉。那光影的旋律仍在脑中盘旋,那轮水中月依旧在心中高悬。我们未曾想到,最古典的诗意,竟能以最现代的方式,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关于水乡灵魂的、深邃而迷人的夜航。
这一夜“客住他乡”的我们,甜睡得特别的美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