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
10月9日,湖南张家界七星山露营基地里,100名选手攥着各自的柴刀,开启了一场特殊的比赛。
这场被称为“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挑战赛”的活动,没剧本没补给,全靠选手自己在山里搭建住所、生火狩猎。
刚开始听说“一把柴刀闯荒野”的规则时,我还觉得有点夸张,没想到这直播一播就是40天,相关话题在抖音居然吸引了超48亿次围观。
赛事的赛制设计其实很简单,退赛就算失败,坚持到最后的能拿20万奖金。
本来想,这么硬核的比赛,关注度可能局限在户外爱好者圈子里。
但后来发现,它的传播力远远超出了预期。
6个账号在各大平台同步更新,有专门的精剪视频,也有全天候的直播接力。
11月11那天,三个账号的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800万,其中一个账号就占了710万,这个数据确实让人意外。
近一个月时间,这6个账号总共涨粉超136万,流量爆发力着实惊人。
之所以能火到这种程度,选手的话题度功不可没。
女性参赛者“冷美人”一开始带着超长美甲、假睫毛和大红唇出场,谁也没想到她能坚持37天。
随着时间推移,她的造型慢慢变得像原始状态,这种反差感让很多网友记住了她。
11月14日她退赛后,抖音账号两天内涨粉超7万,算是退赛即“出道”了。
还有医学生“林北”,抓野猪反被追着上树,吃猕猴桃吃到发出“猴叫”,这些真实又有趣的片段被剪成短视频后,在网上广泛传播。

他的社交账号由女友代运营,现在已经积累了20多万粉丝。
更有意思的是,荒野求生领域的元老贝爷,都给赛事官方账号的视频点了赞留了言,这波跨界背书,让赛事的专业度和关注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全民剪辑+媒体助力流量裂变的核心玩法
赛事的传播模式确实值得说道,主办方开赛两周后,面向全网招募“切片师”,提供直播素材、明确格式规范,还设置了最高1万元的奖金。
这种操作让近200人参与到剪辑和分发中,相当于一场“全网接力剪辑”。

比起第一季只有3个剪辑师连轴转,这一季的传播力度直接翻倍。
每个切片师都在挖掘自己眼中的亮点,选手的生存技巧、人际互动、甚至偶尔的情绪崩溃,都被剪成了短视频。
这些内容在各大平台扩散,自然吸引了不同需求的观众。
媒体的加入更是让传播锦上添花,至少25家地方媒体进行了一手报道,湖南卫视旗下的“风芒新闻”专门做了赛事合集,更新了351条视频,总播放量达12.2亿次,还造了“荒野第一深情”这样的爆梗。
“大河报”“四川观察”这些媒体,甚至直接跑到山上开启直播。
11月12日下午,4部直播设备同时对准“林北”,让他跟粉丝聊天唱歌,展示才艺。
如此看来,这场赛事的走红,不是单一账号的功劳,而是官方直播、全民剪辑、媒体报道三方合力的结果。
赛场外的故事也为流量添了把火,赛事总策划因为巡山带了打火机,被网友要求全网检讨。

主赞助品牌骆驼因为违规操作,被罚在赛场禁播3天。
这些“内部秘辛”被曝光后,连不关注户外的网友都来凑八卦。
这种场内场外联动的话题性,让赛事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这大概是主办方当初也没完全预料到的。
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跟风复制藏隐忧
赛事的火爆,让参与各方都尝到了甜头。

赞助商骆驼算是最大赢家之一,选手们冲锋衣胸口的骆驼标志,在打满补丁的衣物衬托下格外显眼。
有网友打趣,骆驼每天的任务就是雇人擦选手衣服上的logo。
赛事走红后,骆驼在多个平台推出“荒野求生选手同款”,还引导选手口播实用评语,流量直接转化为销量。
选手们也借着赛事实现了流量逆袭。
“冷美人”本来就有参加挑战类节目的经验,镜头感很强。
没退赛时,她就拿到了骆驼的商务合作,退赛后涨粉速度依旧很快。
第一季的热门选手王大励,这一季成了官方签约的巡山主播,同样接到了商务合作。
还有些冲着奖金来的选手,家庭条件不太好,也收到了社会各界的资助。
对素人来说,这场赛事无疑是一次绝佳的账号冷启动机会。
地方文旅也意外收获了流量红利,赛事直播间里一直挂着张家界七星山的景区门票,赛事走红后,很多网友都想去实地看看。
“冷美人”老家的临沧文旅,早早抓住热度,连发多条内容为她助力。
直播中,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临沧特产,一边给选手派发,一场直播观看人次超过71万。
其他地方文旅账号也纷纷跟进,为自家选手摇旗呐喊,借着赛事宣传本地。
看着张家界赛事的成功,超10个荒野求生赛事陆续官宣筹备,东北过冬、云贵川狩猎、荒岛捕鱼等主题层出不穷。
但这些跟风赛事大多处于“三无状态”,没有清晰赛制,没有经验丰富的团队,更没有完善的安全保障。
浙江有个荒野赛事,直播3天粉丝不涨反跌,就是因为筹备太粗糙。

荒野求生属于极限运动,风险性很高。
“老六荒野”的总策划龙武有近4年的赛事举办经验,从最初2人参赛,慢慢扩大到100人,背后是医疗、救援、安全检查等多方面的积累。
蛇咬伤、极端天气等突发状况都可能危及选手安全,没有专业保障的赛事,无异于拿选手的安全赌流量。
更何况,爆款选手的出现也带有偶然性。
“冷美人”的反差感、“林北”的趣味性,这些都不是能人工设计出来的。
跟风赛事只看到了表面的流量,却忽略了背后的专业能力和运气成分。
如此看来,简单复制张家界的模式,并非明智之举。
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挑战赛的爆火,是赛制、选手、传播、商业多方共振的结果。
它成功开辟了“文旅+户外”的内容新赛道,让品牌、选手、地方文旅都实现了共赢。
但随着跟风者增多,行业的隐忧也逐渐显现。
安全保障的缺失、同质化的竞争,都可能让这个赛道昙花一现。
荒野求生直播的蓝海价值值得肯定,但想要长久发展,不能只靠流量狂欢。
主办方需要拿出足够的专业能力,完善安全保障,打造差异化内容。
地方文旅和品牌也需要理性参与,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作模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