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 | 弦乐(瑞典语、英语译者)
如果想在冬天去北极地区旅游,你很可能会在网上找到一个名叫希尔克内斯(Kirkenes)的地方。它被称为北极最美的海边小镇,是挪威芬马克郡南瓦朗厄尔地区的中心城镇。
希尔克内斯得名于1862年所建的一座教堂,挪威语的意思是“教堂岬角” ,全镇面积2.29平方公里,人口为3404人(2023年统计数据) ,其中包括几百个俄罗斯公民。
这个地方虽然小,但由于巴伦支海中发现石油,希尔克内斯的港口成为多家大型石油公司驻地。更重要的是,从希尔克内斯向南100公里,就是挪威、芬兰和俄罗斯三国交界处,同时也是三个时区的交界处。
当地正在组织捕捞帝王蟹活动
正因如此,希尔克内斯有很多免税店,它曾经是俄罗斯人的购物天堂,也是挪威人和欧洲人大箱搬运俄罗斯廉价酒水的宝地。俄罗斯与挪威两国甚至曾就建立“跨国自由城”展开过高层会谈。
但这一切都在2022年2月俄罗斯军队向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戛然而止。
今天普通游客仍然可以去希尔克内斯看极光、捕帝王蟹、住冰雪旅馆,但对于有职业敏感性的人来说,小镇表面的平静之下笼罩着一层阴郁的疑云,充斥着对“混合战”反感以及关键基础设施遭破坏的担忧,不少小镇人对边境线另一侧的俄罗斯情绪复杂。
1944年,苏联军队解放了纳粹占领的希尔克内斯,为此胜利所建的雕像今天还在,但许多小镇人已很难保持昔日的友好心态。退休医生哈拉尔德·松德说:“入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俄罗斯的行为摧毁了以往的信任。历经三十年所构建起来的友好社区氛围已成为过去时,而未来是否还能建立起正常的联结,我个人并不乐观。”
不过长期以来,在当地不少居民眼中,挪威警察比俄罗斯人更像敌对方。二战期间在芬马克郡被纳粹占领时,苏联红军曾培训了挪威本地的游击队员,与红军共同作战抵抗纳粹。在二战后数十年间,挪威情报机构一直长期监视这些前游击队员,尽管证据显示多数监控毫无依据。
1949年挪威成为北约创始成员国后,对邻国苏联的基本政策是和平共处,因而挪威不在本土设立外国军事基地、部队以及核武器,希望用软实力和外交让俄罗斯不要把挪威视为潜在威胁。
挪威记者、《巴伦支观察者》(Barents Observer)主编托马斯·尼尔森(Thomas Nilsen)和他的编辑部长期关注并报道希尔克内斯。他认为,这个小镇从来都不曾真正平静过,几十年来持续不断的跨境间谍活动让希尔克内斯成为著名的“间谍镇”,相关的资料、档案是小说、电影电视无尽的素材源。
希尔内克斯非常小,很容易就会看到俄罗斯总领事馆,因为领事馆的监控摄像头正对着不远处的希尔克内斯市政厅入口,尽管这里早已不再办公,但工作人员仍驻守在此。
希尔克内斯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俄罗斯混合战的实验场。飞往希尔克内斯的民航飞机多年前就停用了GPS,因为俄罗斯一直对这些航班进行信号干扰。俄罗斯渔船(多次被发现是用来收集情报和实施基础设施破坏的)经常停靠在希尔克内斯港口。
近十多年来,当地人或多或少都与俄罗斯和挪威的情报机构有过接触。其中最为著名且戏剧性十足的是挪威边防军人弗罗德·伯格(Frode Berg)事件,挪威情报部门发给他一项任务,给俄罗斯递送假情报的任务,结果被俄罗斯识破并抓捕,在俄罗斯监狱关了两年后,于2019年通过一次囚犯交换获释。
伯格回到挪威后说,自己“既是一个标准的挪威好公民,也是俄罗斯的朋友。”
他的这一想法其实和小镇上的许多人一样,对俄罗斯2014年占领克里米亚没当回事,甚至反对挪威跟风对俄罗斯制裁。2019年俄罗斯方面在乌克兰的各方面强力举措越发频繁,挪威大部分民众对俄罗斯心生反感,然而芬马克郡的郡长卡尔斯特仍公开呼吁取消本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她说本地人的理由是:“我们这里与俄罗斯的关系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同在北极圈的俄罗斯人是我们的朋友和邻居。”她认为制裁伤害了本地挪威大小公司的利益。
即便在2022年2月,当俄军全面进入乌克兰,时任希尔克内斯镇长的伯根女士在接受《巴伦支观察者》的采访时说,她认为“此时此刻,对话和民间合作比以往更重要”。“我不会谴责俄罗斯人,他们对我们来说是居民、同事、邻居、朋友和家人。”
或许历史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时间很长,已跟不上如今变化无常的世界局势。眼下真实的世界是,在希尔克内斯使用手机很容易连上俄罗斯的网络,从这里开车到达俄罗斯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只需要三个小时。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唯一一个终年不冻港,这个港口是一战初期为了接收盟国对俄援助物资而修建的。二十年后,它又成为二战期间给英美给苏联提供物资的重要枢纽。以往从这里过境来往的人很多,但现在每天不到100人。挪威已禁止俄罗斯牌照的私家车入境,几乎全面禁止俄罗斯公民入境,只有双重国籍者或因必要事项且持有效签证者方可通行。
从摩尔曼斯克往东不远,就是科拉半岛,面积虽不大,却有十多个海军基地、潜艇基地和造船厂。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总部就在此处,另外还部署着俄罗斯最关键的军事资产——核潜艇。半岛上还有多个军用机场,其中的奥列尼亚军用机场上停放着十几架可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
科拉半岛上还有一个略显神秘的组织,名为GUGI,这是俄语“深海研究总局”的缩写,该组织隶属于俄罗斯国防部,主要任务是绘制北约海底基础设施地图、从事海上情报活动,以及指挥水面舰艇、水下无人机以及俄罗斯最机密的几艘潜艇。其中就包括核动力潜艇“洛沙里克”(Losharik),据称它能在近6000米的深海作业。2019年,“洛沙里克”号在距离挪威海岸仅几十海里、靠近希尔克内斯的某处突然起火并紧急浮出水面,14名高级艇员全部遇难。俄罗斯当局对事故原因只字不提,而挪威当局对此潜艇出现在北约领域的缘由也守口如瓶。
俄罗斯核武器和潜艇直逼挪威门前还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更难应对的是俄罗斯的情报人员深入到普通的民间事务里,比如捕鱼,节日庆祝等。挪威是目前欧洲唯一仍允许俄罗斯渔船在本国三个港口(包括希尔克内斯)停靠的国家。据称是为了维持巴伦支海渔业配额和保护环境,毕竟挪威和俄罗斯几十年来一直共同在此海域捕鱼。海洋和海产品产业是挪威出口的大头,对经济贡献巨大,因此对渔业的管制在挪威是极为敏感的话题。
但普通民众可能不会想到,俄罗斯渔船的靠港,对于挪威来说,风险可能已远远大于收益。2025年5月,欧盟对俄罗斯最大的渔业公司——总部位于摩尔曼斯克的诺里布(Norebo)公司,以及另一家名为摩尔曼海产品的公司实施制裁,理由是它们参与了“俄罗斯政府主导的监视行动”,该行动利用包括民用拖网渔船在内的船只,对北海和波罗的海的民用与军事基础设施进行信息搜集和传递。欧盟还指出,这些活动“可能会为将来的破坏行动提供便利”。此类行为的证据并不难找,摩尔曼海产公司旗下的“梅尔卡特5号”渔船就涉嫌破坏了连接挪威本土与更北方的斯瓦尔巴群岛的两条海底光缆中的一条。这条船还在希尔克内斯违反上岸规定:船员只能在指定区域活动,但他们却擅自跑到附近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附近“散步”。
据挪威国家广播公司NRK的记者调查,2022年,诺里布公司名下的“塔鲁斯”号渔船被指在监视一艘美国核潜艇。调查还发现,有数十艘俄罗斯渔船在欧洲关键基础设施点附近活动,这些设施包括海底光缆、机场、桥梁、油气田,以及北约军演期间的军事目标,上述渔船活动的大部分地点都在挪威沿岸。挪威在取得相关证据后,对以上两家渔业公司实施了制裁,但仍未彻底对俄罗斯渔船关闭港口。
“十艘渔船里可能确实有九艘是真的在捕鱼,但有一艘就很有可能是在绘制水下基础设施地图,” 《巴伦支观察者》的记者曾提醒过当地政府。
希尔克内斯正在组织活动
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包括希尔克内斯,东正教会及其成员是自由活动的。从科拉来的俄罗斯神父每隔几个月就会到希尔克内斯举行一些宗教仪式,从挪威情报部门已掌握资料来看,科拉的大多数神父都参过军,如科拉的东正教会负责人——主教米特罗凡就曾服役于俄罗斯北方舰队。
网络也令当地人忧心。2025年8月13日,挪威安全警察局指称俄罗斯黑客入侵了位于挪威布雷曼格市附近的一座大坝。黑客远程打开大坝闸门,以每秒500升的流量泄洪长达四小时,直到被发现,所幸未造成破坏或伤亡。安全警察局局长贝娅特·刚奥斯说:“这类行动的目的就是企图在普通民众中制造恐惧和混乱。”她的这一判断已经在挪威政界以及军方达成共识。
今年春天,挪威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开篇就提到眼下是“二战以来挪威面临的最严峻安全形势”。《战略》明确指出俄罗斯的威胁、大国竞争加剧以及战争与和平界限日益模糊是挪威面临的主要挑战,呼吁大幅提升国防备战水平、经济安全和社会层面的韧性。
负责挪俄边境巡逻的指挥官,芬马克陆军部队的约恩·克维勒上校说,他所在的部队正在为未来战争做准备。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
1. https://www.nzz.ch/english
2. https://www.thebarentsobserver.com/
3. https://www.nrk.no/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