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湾,坐落于湛江“一湾两岸”的城市核心区,是一处融合都市繁华与海洋静谧的“城市会客厅”。这里碧海与金沙相映,湾美引人醉,是市民游客亲近自然、享受滨海风光的理想之地。
然而,金沙湾作为半封闭型海湾,水动力条件较弱,海水自净能力差。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日益突出,海水养殖无序发展,海湾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湛江市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以“源头—过程—末端”为治理路径,全面推进海湾生态修复。
金沙湾之晨
源头管控,严控陆海污染。严格限制污染项目准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宝钢湛江钢铁率先实现“废水零排放”;清理违法养殖设施,推广深远海养殖平台。
过程优化,推动绿色转型。推动临港工业采用高标准环保技术,如宝钢“氢冶金电熔炼工艺”实现年减碳超50万吨;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优化,降低环境负荷。
末端治理,强化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多座污水处理厂,全面整治黑臭水体与排污口;加强高位池养殖尾水管控,阻断污染物入海路径。
生态修复,建设“红树林之城”。营造修复红树林;创新蓝碳交易机制,完成全国首笔蓝碳交易,推动“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亲海空间提升,重塑滨海活力。实施海岸景观提升工程,建成“三道合一”滨海步道;建成多个海滨浴场与公园,成功举办多项海上赛事,丰富滨海文化体验。
制度保障,构建长效机制。出台《湛江湾保护条例》及相关专项规划;推行“检察监督+行政执法”联动机制,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保护体系。
特呈岛国家级海洋公园
树龄500年以上的红树林
经过系统治理实践,湛江金沙湾展现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新画卷。2024年水质优良面积比例提升,生态逐步恢复,记录到鸟类3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4种,中华白海豚种群稳定,勺嘴鹬数量四年增长75%。
经验启示
创新推行“第三方服务+志愿净滩+政协监督”三重机制,常态化清理岸滩垃圾。
发展“生态+养殖/旅游/产业”多元模式,推动传统养殖绿色转型。
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构建“八位一体”监测网络,实现海洋环境智慧监管。
湛江海湾大桥南侧
左右滑动查看渔业设施清理前后对比图
霞山观海长廊
左右滑动查看整治前后对比图
金沙湾海水浴场
左右滑动查看整治前后对比图
金沙湾南北岛
左右滑动查看整治前后对比图
渔港公园
来源:南方+、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