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现场
深圳湾文化广场
韩家英
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2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水落石出。11月1日,深圳湾文化广场启幕试运营,官方通过小程序预约、抽签招募“体验官”免费参观。11月23日起,这座以“海边原石”为灵感的设计文化综合体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作为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的重要文化设施,深圳湾文化广场由建筑师马岩松领衔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由华润置地代建运营。自启幕以来,深圳湾畔这些可爱的“石头”就牵动着市民、观众的心。“石头”里长啥样?里面究竟有啥?这些“石头”又将在深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日前,本报记者跟随深圳湾文化广场总策展人、艺术总监韩家英,深入广场内部,为大家答疑解惑、一探究竟。
感受“设计与生活”的交融
韩家英是深圳设计界的标志性人物。2024年7月以来,他开始深度介入深圳湾文化广场的策展工作。随着11月1日广场正式启幕试运营,水落石出,韩家英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落下了。从启幕至今,韩家英每一天依旧在忙碌着,不同于策展、布展的焦灼,这些天,他的主要“任务”是接待来自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朋友,带他们看展,为他们导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看到大家基本给出的都是正面评价,我这才放心。”韩家英笑着说。
步入深圳湾文化广场,观众首先会被建筑的明亮、通透以及流动的曲线设计所吸引,而随着探索的深入,千姿百态的展厅、展览浮现,观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座“博物馆”般的存在,其主题就是“设计”。韩家英担纲了这座“设计博物馆”的总策展人。深圳湾文化广场这座建筑本身也是一件杰出的“设计作品”。从硬件到软件,从建筑到展览,人们穿行其间,感受“设计与生活”的交融,而这也正是韩家英的核心策展思路。
1号展厅,整场展览的起点,以“设计/人/生活”为主题,衣服、椅子、电视机、行李箱……百余件生活用品被悬吊于天花板上,带给人极大的视觉震撼。“设计是人类创造物品所遵循的一套方法。”韩家英说,“用数百件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重温生活的变迁。当人们置身其中,便能从这些细微之处发现不同时代的物态感知,发觉设计的本质,始终是以人为本。”
让普通人看懂设计
2021年,韩家英担纲了深圳设计周的联合策展人,他有一个梦想——集多方之力,力争让深圳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设计重镇。深圳湾文化广场在这张梦想版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它要如何解释“设计”?用何种展览呈现“设计思想”?又将在“设计之都”的生长、蜕变中起到哪些作用?实现怎样的价值?这些都是韩家英一直在思考的。
“我去过世界上许多城市,参观过他们的设计博物馆、美术馆。”韩家英分享说,“有把展览做得特别专业的,也有面向普通观众的。”而对于深圳湾文化广场的开幕展,韩家英更希望做成后者。“我希望普通观众走进广场内,也能看懂展览,让他们知道设计无处不在,设计关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的生活。”
在这个“中心思想”的引领下,深圳湾文化广场的开幕展,从“设计/人/生活”进入“中国古代设计”和“世界当代设计”。在“中国古代设计”部分,“汉字”“建筑”“器物”“家具”四大模块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构建起中国设计话语体系。步入该展厅,观众们震撼于汉字之美、建筑之妙、器物之巧、家具之雅。
“从古至今,我们都是一个重视设计的国度,处处是巧思。”深圳湾文化广场体验官、观众何先生说。深圳博物馆副馆长蔡惠尧也表示,“中国古代设计”令他感触颇深。“看到这个展厅用设计主题串联文物,令我耳目一新。”“世界当代设计”则聚焦西方现当代设计演变,展现工业革命、风格派、包豪斯、孟菲斯等设计思想与实践,呈现设计如何重塑人类生活。
为市民提供享受文化的空间
移步换景。3号展厅一下子从世界跳回到中国,以“中国当代设计”为主题,聚焦改革开放后中国设计的自我探索发展之路。展览以深圳为核心,对中国设计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做出了阶段性的总结。内容涵盖平面设计、城市空间、建筑、家具、工业、时尚及数字设计等多个领域。
5号展馆的“匠作中国:传统造物与设计新生”展是备受观众喜爱的展馆之一——竹编、陶瓷、漆器、剪纸四大生活类目,打造中国当代手工艺的对外展示窗口。韩家英告诉记者,尽管是展览中国传统造物技艺,但他不希望这里变成一个“手工艺品市场”,他希望强调“传统”的“当代性”。“这里的展品,大部分出自当代艺术家之手,是对传统文化的‘双创’表达。”
此番,深圳湾文化广场重磅引进“一个世纪的椅子——伦敦设计博物馆馆藏交流展”。从16世纪到现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椅子令观者眼界大开,真真切切感受到设计的力量。
尽管仍在不断完善中,“水落石出”的深圳湾文化广场已经受到市民、观众的热烈点赞。“在巴黎,卢浮宫是世界知名的文化地标,周边还有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橘园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达。而深圳湾文化广场周边也有类似的布局。”韩家英说,“经过多年的打拼,深圳人现在有了这样可以轻松享受文化艺术的空间,在物质生活之外,我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品质与多样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