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来风景异
白凌燕 文/图
当秋风吹过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沟壑,靖边便在黄土高原与草原的过渡地带铺展开一幅立体的秋日画卷。这里既有“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雄浑,又藏“林泉映清辉”的江南意趣,五台森林公园的层林、波浪谷的丹霞、统万城的残垣、芦靖湖的芦花,在秋光中各自成章,又共同谱写着塞上秋日的独特乐章。行走其间,每一步都能踏响自然与历史的和鸣。
城畔绿韵,烟火中的秋日闲情
靖边的秋,是从城市边缘的绿意中苏醒的。五台森林公园的晨雾还未散尽,烽火台遗址已在晨光中显露出模糊的轮廓,这处因明长城五座烽火墩台得名的公园,藏着靖边人最真切的秋日记忆。沿着铺满落叶的步道前行,脚下的垂柳叶发出细碎的声响,抬头可见白杨的金黄与松柏的深绿在枝头交错,阳光穿过枝叶织就的网,在凌云阁的飞檐上跳跃。得月湖的水面如镜,将岸边的黄叶与蓝天悉数收纳,偶有鸦雀低飞掠过,搅碎满湖秋光。晨练的人们慢跑经过,衣角沾着细碎的叶片,与林间的鸟鸣构成最生动的晨曲,这里既是“天然氧吧”,更是边塞小城的生活注脚。
从五台森林公园往西北行,靖边县生态植物园的秋色正浓。入园,在彩色步道中,三三两两的运动搭子结伴慢跑,成为一条流动的风景线,动静结合之间,让这座新成长起来的城市绿肺活力满满。城市运动公园的秋则充满烟火活力。公园是被早市摊贩的叫卖声唤醒的,特色小吃、蔬菜瓜果应有尽有。花瓣广场上,夏日的繁花虽已凋零,秋菊却正肆意怒放,紫的、黄的、白的花朵在秋风中舒展身姿,将秋日的斑斓与生活的暖意定格在墙面,与地面的落叶构成虚实交织的风景。篮球场上传来清脆的拍球声,年轻人的汗水滴落地面,转眼便被干燥的秋风带走;不远处的草坪上,老人带着孩童放风筝,风筝在湛蓝的天空中飘荡,线的另一端系着满满的欢喜。傍晚时分,夕阳为公园镀上暖金,散步的人们放慢脚步,任秋风拂过脸颊,将一天的疲惫轻轻吹散。
丹霞风骨,大地的赤色诗篇
秋日的龙洲镇,波浪谷正上演着自然的视觉盛宴。亿万年时光雕琢的红砂岩,在秋阳下舒展着层层叠叠的波浪纹理,红褐、橙红的色彩随光影流转,宛如大地深处涌动的赤色浪潮。沿着蜿蜒的步道深入谷中,砂岩凹凸不平,指尖触到的崖壁粗糙厚重,每一道沟壑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不同于其他丹霞地貌的巍峨磅礴,龙洲波浪谷的韵味藏在红砂与芦花的相映成趣里——秋风掠过,成片的芦苇轻轻摇曳,洁白的芦花如絮纷飞,与赭红色的岩石形成鲜明反差,为苍茫旷野注入了几分柔情。
观景台上,摄影爱好者正屏息按下快门,试图捕捉光影变幻的瞬间。当阳光斜照,砂岩的纹理被勾勒得愈发清晰,明暗交错间仿佛流动的火焰;待夕阳西下,晚风轻拂着芦苇沙沙作响,整个山谷便褪去了白日的热闹,更显静谧悠远。当地村民说,每到秋天芦花盛开,这里的景色最是特别,许多人专门开车来拍照打卡,只为将这份红与白的邂逅定格成永恒。如今的波浪谷,在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中延续着魅力,让这份自然馈赠得以永续。
从波浪谷往西南而行,西涧丹林的秋色同样令人沉醉。四十里长涧横卧南北,两岸的杏树在秋霜浸染下燃起“火焰”,红的似火,黄的流金,间或夹杂着松柏的深绿,在黄土高坡的背景下铺展开来。行走在落叶铺就的“黄金通道”上,脚下松软如毯,空气里飘着杜梨的清甜,咬一口酸酸糯糯,是独属于西涧丹林的秋日滋味。远处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袅袅炊烟给丹林秋色平添了几分温馨,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长河遗梦,历史与水的和鸣
秋日的统万城,在黄沙与蓝天之间铺展着壮丽而苍凉的画卷。这座匈奴唯一的都城遗址,历经1600年风雨侵蚀,仍以“蒸土筑城”的坚硬风骨屹立于塞上荒原。秋阳透过澄澈的天空洒下,将古城墙染上一层淡淡的金辉,那些被风雨打磨的沟壑在光影中变得柔和,仿佛在诉说着赫连勃勃“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昔日雄心。城垣下,枯黄的杨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胡杨叶由绿转黄再变红,最后化为一片金黄,如同火焰般炽热,与残垣断壁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漫步在西城南垣的马面遗址,指尖抚过厚实的夯土墙面,能清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在城址间穿梭,在千年夯土城墙前,近距离观察瓮城马面与西南角楼,触摸风沙刻下的岁月纹路。夕阳西下时,落日的余晖将古城的影子拉得很长,天地间只剩风声与自己的脚步声,让游人在历史的沉思中读懂时光的厚重。
统万城的苍凉与芦靖湖的温婉形成奇妙的对照。这片距离县城25公里的水泽,水域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湖中怡心岛与翠苇岛遥相对望,如两颗明珠镶嵌在碧波之中。深秋时节,湖畔的芦苇迎来了最美的时刻,一蓬蓬、一簇簇洁白的芦花在秋风中轻舞翩跹,远远望去,白茫茫如雪花轻落,又似云絮软绵。行走在岸边,芦花随风拂过脸颊,痒痒的触感里藏着诗意,让人不由得吟诵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唯美诗句。夕阳微照,芦苇的倒影在湖水中摇曳,湖中游鱼自在穿梭,远处群山如黛,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秋日图景。
芦河则如一条碧绿的绸带,串联起靖边的秋日景致。靖边的这条“母亲河”,滋养着岸边的草木,将红叶、黄叶悉数纳入怀中,将生活的烟火气收纳其间。傍晚时分,岸边的灯光次第亮起,倒映在水中形成流动的星河,与天上的星月交相辉映,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
塞上秋韵,自然与人文的共生
靖边的秋,是多种气质的融合。这里有黄土高原的雄浑壮阔,波浪谷的红砂岩、统万城的残垣,无不彰显着边塞大地的阳刚之气;也有江南水乡的灵秀温婉,芦靖湖的芦花、芦河的碧波,为苍茫大地注入了柔情。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源于靖边独特的地理位置——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区位,让它兼具沙漠的辽阔与绿洲的生机,而黄土高原与草原的过渡地带,更造就了其景观的多样性。
秋日的靖边,更是自然与人文的共生之地。五台森林公园的烽火台遗址,诉说着明长城的烽火岁月,而今的林间笑语,彰显着和平年代的安宁;统万城的夯土城墙,见证着匈奴文明的兴衰,而周边的生态治理成果,展现着当代人的智慧与坚守;生态植物园的草木,既是毛乌素沙漠治理的勋章,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在这里,每一片落叶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朵芦花都摇曳着当下的诗意。
霜降过后,靖边的秋意愈发浓烈。五台森林公园的白杨叶铺满步道,踩上去沙沙作响;统万城的胡杨尽数变黄,在风中奏响生命的赞歌;芦靖湖的芦花迎来盛花期,别样的景致吸引着八方游客;波浪谷的红砂岩在秋霜中愈发鲜艳,与芦花的白形成强烈对比。当地的农户忙着收获洋芋、红薯、萝卜、谷子、高粱、玉米、苹果、梨……泥土气息混着果香弥漫在空气里,与山间的草木清香交织成最动人的秋日气息。
夕阳下的银湾“果子沟大桥”如银色绸带缠绕山间,将靖边的秋日景致串联起来——远处是波浪谷的赤色浪潮,近处是芦河的碧波荡漾,城中有公园的绿意盎然,城外有古城的岁月沧桑。这便是靖边的秋,既有“大漠孤烟直”的豪迈,又有“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更有“烟火气氤氲”的温暖。在这片土地上,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的历史积淀相互交融,成就了塞上秋日的独好风景,等待着每一位探寻者前来品读。
-- END --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