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情寄田园
作者:陈葶
人,是不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更热爱闲适,热爱躺平,热爱大自然?我感觉自己已然是这样的状态。中年之后,特别渴望回归自然,常作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想。所以,当我看到中山市作家协会和二十田园联合举办“踏秋采风”活动的时候,便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二十四田园位于中山市港口镇,是一个集“农业体验、自然教育和亲子互动”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生态体验平台。看介绍,就知道它属于田间野外,白云清风,野草闲花自然会是它的座上宾,作为游人,则应该可以有归园田居的放松与自由。
果不其然。
那天,正是秋高气爽、风景宜人的好天气,我驱车到达了二十四田园。园区大门低调朴实得如同质朴的农人:一列平房,几盆时花作简单点缀。从大厅穿过去,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庭院式长廊,紧靠在一大片被铁栅栏围起来的火龙果旁,地面摆着盛放的盆栽太阳花,桌椅井然,典雅有致。一株遒劲粗壮的无花果树尤为招摇,枝丫旁逸斜出,有一挂累累果实直指苍穹,姿态傲然。其他从树叶间冒出的青绿果实也带野趣,让人忍不住心生欢喜。二十四田园的负责人之一、市作协的杨新老师与园区负责人何丽芳女士,热情洋溢地接待了我们。短暂的闲聊后,我们迫不及待走向田园更深处。
走在田间大道,才发现,这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农业综合生态基地,据说单火龙果种植就达一百多亩。大路直达田园各个分区,右边是百多亩广大的火龙果园,成行成列,井然有序,碧绿粗壮的藤蔓垂挂着一个个“红灯笼”,红绿相衬,色彩鲜明,叫人眼馋。左边分区较多,依次是乌龟和宠物蛇养殖棚、番茄和蔬菜种植基地、小动物养殖场、亲子学堂……尽头是一间四面敞开的大棚茶室,几桌井然,是团建和亲子活动的好场所。几树芭蕉,一架丝瓜萦绕茶室右后和左边,绿意盎然,诗意顿生。一溪碧水从茶室边上的草丛中缓缓流过,几个调皮的孩童正趴在溪边逗弄懒散的小乌龟和小鱼。
走进大棚茶室,视线往左,一个大草坪跃入眼帘。秋日的阳光洒在草坪上,草色泛金,像收割后的稻田。也许,它的前身本就是一片广袤的稻田?只是乡村改造让它变得用途更广,也更具活力?这些年,国家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很多原来单纯靠种田的村庄已经变身为文旅综合特色村,更有不少村庄成为网红打卡点。在中山,就有不少这样的“名乡村”:如以人文历史、名人故里为题材的左步村;以传承和发扬香山文化并取得喜人成绩的曹边村;侨史显赫、被誉为“外交官之乡”的大岭村;农旅融合、稻田千亩、人气很旺的崖口村;田园栖居,诗意慢生活的冲口村……一村有一村的景致,一村有一村的特色,它们是中山特色乡村建设的典范,也是构成中国美丽乡村的组成内容。
甚至我远在粤西故乡的小山村,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也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那个落后、闭塞、贫瘠,以种田为业的村子,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焕发了新颜。去年秋天,我回了一趟老家,竟发现入村的路口挂上了“鉴水农业产业园”金字牌匾。村里原来低洼的农田种上了大棚蔬菜;地势偏高的土地则种着养蚕的桑树;靠江边竹林那一片平坦的田地已经被打造成农林综合文旅产业园。家乡人民因地制宜,栽种了荔枝、龙眼、橘红、香蕉等具地域特色的果树,还为村里孩子的劳动课堂开设了菜圃、花圃,开辟了育蚕室,养龟池……围绕果园,一湾石砌的清溪在绿树翠竹中流淌,成了炎夏里孩子们的水上乐园。果树下,桌椅陈列,俨然街肆,卖茶水饮料的、卖土特产的、卖工艺品的、卖文创小玩的……应有尽有,热闹非凡。让远归的我很是感慨。这个当年“一雨便涝,一晴便旱”的村子,只有在这样的年代,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特色,过上红火的生活。
此刻,我们正在二十四田园的大棚茶室进行如火如荼的读书分享。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黄祖悦老师“沙场秋点兵”,然而即便是“点兵”,也不必有压力,尽管随心所欲,想唱就唱,想说就说,想跳就跳吧,都是临场发挥即席表演,只图个放松。但众人的才华是掩饰不住的:有人吟诵自己的作品,有人唱歌,有人讲故事……才情伴清风在二十四田园间飘扬:子若老师的京剧演唱有板有眼,韵味十足,很是专业;木子副秘书长粤语朗诵的《将进酒》,铿锵有力,余韵悠长;作协副主席王捍红老师深情朗诵海子的作品,感动了听众……孩子们也争着登台,语调、表情里满是童真童趣。最后,作协主席黄廉捷总结发言,话里有欣喜,有鼓励,有期待。
阳光温暖,一派祥和。“进行拔河比赛啦!”玩,就要尽兴。小组领队立即调兵遣将,队伍迅速集结,赛场就设在大草坪。没有谁在乎比赛的结果,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参与了活动,收获了快乐和友谊,这就很够了。何况,我们还一起采摘了火龙果,一起窑鸡和窑番薯,实现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田园野趣。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转眼夕阳西沉,一天的活动也将结束。回望二十四田园,想到全国各地的乡村,在目力可及的范围内发生的巨大变化,仿佛一夜之间,又仿佛经历了许久,都成了现实版的“桃花源”,对于从乡村走出来的我来说,真是既开心又感动。
作者简介:陈葶,本名陈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中山市作家协会监事。多篇作品入围国家一级文学社团主办的全国征文正赛,作品散见于《学习报》《教师报》《中山日报》《嘉应文学》《香山文学》等报刊,以及《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山文苑》《作家在线》《搜狐文化》《中山作协》等微刊。
责任编辑:张勇轩
品牌运营:齐速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