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烟花带动浏阳全面发展。
□黄聆(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花炮之乡”生产喜庆鞭炮的传统印象时,湖南浏阳,这座位于湘东的县级市,正以一场扩大内需的生动实践,刷新着外界的认知。它没有抛弃传统优势,而是以此为核心引擎,点燃了消费与投资的“双引擎”,走出一条供需协同、特色鲜明的“内需突围”之路。
以消费为引擎,“一朵烟花”如何引爆百亿消费链?
如今,“来浏阳,欣赏一场绚烂的烟花”不再是简单的旅游口号,而是撬动庞大消费市场的金钥匙。自2023年2月以来,超过140场创意焰火在浏阳夜空绽放,它们不再是节庆的配角,而是融合声、光、电、影的文旅主角,吸引着近800万人次游客慕名而来,其中九成以上是外地游客。
这“一朵烟花”的魔力,远不止于瞬间的绚烂。它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精准贯穿“吃、住、行、游、购、娱”每一个环节,产生了超200亿元的消费拉动效应。在自然美学庄园,游客能感受“小桥流水,田园风光”的慢生活;在街头巷尾的蒸菜馆,节假日排起的长队印证了“品地道蒸菜”的魅力;精品民宿更是成为许多游客的标配选择。
当文旅消费链条被深度拓展,单一的“看烟花”变成了综合性的深度体验。今年前10月,浏阳接待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花费近410亿元,强势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文旅消费这个市场新增长点,从“潜力股”成长为“绩优蓝筹”。
以投资为引擎,一家企业为何三次“扎根”同一座城?
消费市场热火朝天,有效投资亦蹄疾步稳。浏阳稳固的内需基础,离不开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不断拓展的有效投资空间。
夜晚的浏阳通程商业广场流光溢彩,人气火爆。这家老牌商场曾因跟不上消费新需求而“门可罗雀”,而一场投资5000万元的升级改造,让它脱胎换骨,成为集赏景、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城市美好生活中心”。引入50多家“浏阳首店”后,这里日均客流量和营业额大幅跃升,5个月营收超9000万元。这是投资拉动存量焕新的典型案例。
更厉害的是增量投资的“滚雪球”效应。蓝思科技自2006年落户浏阳经开区后,19年来持续加码,展现了深耕实体经济的恒心。而明瑞制药的故事更具说服力,“在这里,我们安得下心,扎得下根”,他们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在浏阳企业的共同心声。明瑞制药在浏阳经开区进行了三次投资,每次投资都新建一个厂区,投资额从首次的1亿多元跃升至第三次的10.2亿元。
一家企业用真金白银的连续投资,为浏阳的营商环境投下了“信任票”。这份信任,源于浏阳主动构筑的“发展磁场”。今年前10月,浏阳市新引进项目115个,总投资387.34亿元。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浏阳市《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精准、高含金量政策的强力支撑。
消费与投资,并非孤立的两端。浏阳的实践表明,二者协同发力,才能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消费端,浏阳不仅抓住文旅这个“龙头”,还抢抓政策机遇,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领域消费升级,培育壮大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型消费,全面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在投资端,浏阳开展招商质效提升年活动,强化项目跟踪问效,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不断深入实施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截至今年9月,浏阳市10条重点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1.8%,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等多条产业链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烟花独秀”到“多业兴旺”,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营商稳商”,浏阳这座“花炮之乡”的“内需突围”之路,清晰地诠释了“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战略内涵。它通过特色文旅点燃消费引擎,依靠优质环境激活投资引擎,让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为县域经济在扩大内需的宏观战略下如何找准定位、发挥特色,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浏阳样本”。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