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大地,雄踞华夏中部,素以“九省通衢”的赫赫威名享誉八方。长江、汉江,两江交汇、航运繁忙,为万里茶道货物运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来自不同地域的民俗、戏曲、建筑风格在这里生根发芽……“荆楚”成为壮阔茶道中关键的集散中心与文化汇聚地。
河南段,地处中原腹心,北连晋冀大地,南通荆楚水乡,陆上交通网络发达,骡马车队络绎不绝,是万里茶道内陆运输的重要节点。
两段地域,凭借各自水陆联运优势和特色航运体系,宛如两颗交相辉映的双子星共同书写着商贸传奇,让万里茶道的故事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有幸踏上 “万里茶道”,第一站便是武汉,这座给予我四年学习与生活记忆的城市。那时常听本地同学说起,“三大茶市”“东方芝加哥”“东方茶港”都是形容“万里茶道”的汉口。江滩30里,码头林立,水陆通衢之便引得物资集散如潮,彼时的茶馆便是商贾洽谈、民众闲叙的热络场所,人流如织,茶香四溢。此趟行程,我试图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人文荟萃的风雅际会中寻觅“茶”的踪迹。
崇仁路汉口茶市
涩鲜香甘醇,人生百味尽在一盏香茗
尚未踏入崇仁路,高悬于轻轨站旁的 “汉口茶市” 招牌便率先映入眼帘。如今,这个黑底绿字的“巨物”已成为崇仁路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年,头顶着轻轨1号线,崇仁路这片茶叶铺子挨挨挤挤,慢慢聚成了气候,成了热闹的街市。再加上周边的长堤街、宝丰街、玉带正街几条老街“抱团”,生生撑起了老汉口半边的烟火气,喝茶、淘金、打牌、咵天……晃晃悠悠一下午,这就是汉口老杆的日常。
汉口茶市,密密麻麻挤着百余家茶铺,这地界的铺子近九成都是从2000年开市便扎根在此的“元老”。茶商们来自五湖四海,茶馆内除宜春平湖春、高山茶、五峰毛尖王等本地名茶外,还有云南普洱、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各地茗品,茶铺的主人前几年都还是老者,如今,铺子大都交由“茶二代”打理了。
这里喝茶的方式挺有意思,随意搭上一张桌子,摆四杯茶、一壶沸水、一盘瓜子花生,在路边儿喝,在马路牙子上喝,在轻轨下面喝,最是舒服惬意。毕竟茶叶铺子,做的就是让人放松、养神的生意嘛!
巴公房子
江岸顶流地标,茶道重要遗存
鄱阳街的地面铺着茶砖图案的地砖,沿着街走一转角就能看到巴公房子的红砖墙,这座建成于1910年的老建筑,是中俄万里茶道的重要遗存,见证了汉口从茶港发展到国际商埠的辉煌。
巴公房子由当时汉口最大的俄国茶商埠昌洋行联合经理、俄国贵族巴诺夫及其弟(巴公兄弟)投资兴建,建筑共四层,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融合了俄式古典风格与武汉本地特色。外立面红砖砌筑,拱形门窗装饰精美,内部保留着木质旋转楼梯、雕花铁艺栏杆等建筑细节。楼前地面铺设了仿茶砖纹样的地砖,中庭地面镶嵌着铜制的“万里茶道”线路图,顺着它,可以从“汉口”一直走到“恰克图”。
看完巴公房子,可以去万里茶道景观公园逛一逛,十几组惟妙惟肖的雕塑在江滩绿地中蜿蜒排列,将横跨中、蒙、俄三国的万里茶道铺展在眼前。“茶港繁盛”巨型浮雕长达20余米,实为壮观。倘若来时恰逢行人稀少,天色阴沉,相信我,定会有恍如隔世、穿越时空之感。
江汉关大楼
汉口风华永驻,承百年茶道风云
顺着汉口江滩漫步,租界建筑与长江对岸灯光秀相互映衬,色彩变幻,颇为壮观。行至江汉路和沿江大道交会处,雄伟的江汉关大楼赫然入目,在数百年的历史中,它如历史守望者,见证了武汉的过往岁月与变迁。
扼三镇两江航道之咽喉,江汉关大楼的选址及布局充分考虑了汉口城市布局、茶道贸易需求,是“万里茶道”最大贸易集散地汉口的海关办事机构,无数来往商人曾在这里驻足,留下属于他们的印记。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多种西方元素,也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引得众多摄影迷、建筑迷在此流连。
站在江汉关前,抬头仰望,钟面的秒钟正好停在了罗马数字12处,恰是整点,一阵悠扬的钟声传来,似穿过了时光中的沧桑巨变,终与当下年轻又有活力的新汉口会面,开启了全新的时代故事。
南阳赊店古镇
水陆转运枢纽,中原茶驿的烟火人间
作为“万里茶道”水陆转运枢纽,赊店古镇现今仍保存着众多茶道文化遗产资源,古道、古树、古碑、古庙、古井随处可见,72条街道仿若分工明确的通衢要道,各司其职;36 条胡同恰似细密的脉络,将来自五湖四海的500余家商号紧密相连。在抵达河南的高铁上,我提前做了不少功课,但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我才深刻感受到“中原第一古镇”的美誉绝非虚言。
放眼望去,古镇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古建错落有致,沿街店铺鳞次栉比。两层的楼阁,单层的木屋,清一水儿的板打门、花格窗。古街上的茶馆,门前悬挂着用墨色隶体书写的“茶”字幌子,颇有古韵味道。待夜幕降临,茶馆内便热络起来,大调曲、坠子鼓,演的大多是赊店本地的非遗剧种,曲调婉转,我是不常听戏的,但路过时也忍不住循声而入,想一探究竟。
洛阳山陕会馆
万里茶道“活化石”,晋陕商人集散地
河南境内有多处山陕会馆,会馆既是二省客商洽谈生意、祀神招财、迎宾宴客的商会场所,同时也是他们相互联系、加强经贸信息交流的聚首处。众多山陕会馆中,洛阳山陕会馆是其中代表。
会馆建筑群前密后疏,错落有致,集宫殿、商馆、民居等建筑艺术之精粹,无木不雕,无石不雕,且极具会馆文化、民俗文化及地方特色。殿宇檐拱,勾连交错,雕工奇巧,备为殊丽,馆内梁枋上的旋子点金彩绘,为中原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原始彩绘,也是中原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早期建筑群之一。河南洛阳山陕会馆是万里茶道集散路段的代表性商贸设施,更是洛阳历史上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生动见证。
李一唯 旅游狂热分子,有点社恐但又喜欢探索未知的创作者,搜遍在地美食的资深“吃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