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院正南的齐鲁大学,大家肯定都知道,可能没进去过,但隔着院墙肯定瞅过几眼里面百年老建筑群的屋角和楼顶, 我闺女小时候,带她去过,但也仅仅是走马观花,不懂欣赏欧式建筑的美,更不懂齐鲁大学的历史,纯粹就是看热闹了。
当然现在不叫齐鲁大学,正式名称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山大洪楼校区里面也有好些百年洋楼,与山大趵突泉校区里的建筑风格如出一辙,实际上早期的齐鲁大学与如今的山东大学没啥关系,然而有一点却又是相似的:都是教会学校。
位于洪家楼的老山大前身为始建于1936年的济南私立懿范女子中学,由美国天主教玛利亚修女会所创办,1958年10月山大迁校至济南,就扎根于此了。
我原来在老校上过一年学,教室也是一座古楼,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我的教室恰恰就在阴暗又阴森的地下室,窗户半埋地下,虽能透进点亮光,却又被窗外的绿植拦住了大半,教室里常年得开灯,不然就摸黑上课。英语老师是位年轻的女孩,那时候我们都问她,为什么不出国?
老师说,“我出国干嘛?我学的就是英语专业,出了国人家都说英语,我的英语有什么用?如果是生物、物理和化学还可以。”而我们英语老师的男朋友好像就是生物专业。
再就是系主任给我们上课时讲的那段“至理名言”严重影响了我半生:“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玩的时候就放开了玩!千万不要边学边玩,既学不好也玩不痛快。”我可记住喽,光顾着玩了,因为系主任说,“你在学习的时候如果学不下去了分心想玩,那就别学了”----好嘛,我就听从他的话,放开了玩。。。
思绪跑远了,刚才翻箱倒柜找当年在地下室教室里拍的照片没找着,明明有五六张的,齐肩反翘短发,淡绿色羊毛衫,黑色牛仔裤,胸前还挂着个四里山淘回来的狗牙项链,一脸的青涩----狗牙应该能找着,照片呢?校园里的、外国语学院门口的、教室里的,当时拍了好几张呢,难道是在我东门的老房子里?有机会去老妈家再翻翻,就不信找不着!
文西路的齐鲁大学,早期可是牛着嘞,最盛时号称“华北第一学府”,与“燕京大学”齐名,有“南齐北燕”之称。
齐鲁大学最初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一所教会大学,由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的14个基督教教会组织联合开办。是当年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十三所教会大学之一,既是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创立的第一所教会大学,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化大学。
1864年初,美国北长老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s,North)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1836-1908)夫妇在登州(今蓬莱)西北一座观音寺内办起了一座寄宿的“蒙养学堂”(Boy’s Boarding School)。1872年取“以文会友”之意将学堂正式定名为“文会馆”。登州文会馆(Tengchow College)是中国境内第一所现代高等教育机构,它也因此是齐鲁大学的重要萌芽和发端,是它最早将阿拉伯数字引入中国。
1902年英国浸礼会和美国长老会联合召开会议,决定组建“山东齐鲁大学四十年代俯瞰图新教大学”(Shandong Protestant University),将登州文会馆、青州培真书院、青州广德书院三所高校合并为规模较大的两所学院,并拟成立一所医学院,以大学董事会作为其管理机构。
1903年,在第一次大学董事会上,山东共合医道学堂成立;1904年广文学堂成立;神学班合并于青州培真书院,称为青州共合神道学堂(Tsingchow 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1909年,“山东新教大学”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也称CheeLoo University,即齐鲁大学)。
民国成立以后,1915年,经校务委员会批准,以“齐鲁大学”作为非正式用法的校名,意为“齐鲁地区的大学”。1917年在济南建校成功的齐鲁大学正式招生,当时设有文、理、医、神四个学院。由外国传教士掌控学校的主要行政和教学事务。
1931年获政府立案后,成为齐鲁私立大学,设文、理、医三个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迁往成都,借华西协和大学部分校舍坚持开课。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10月在济南复课,学制为文、理学院本科四年,医学院预科两年,本科五年,另设无线电专修科、农业专修科、检验专修科、高级护士班,学制三年。
1947年7月至1948年10月,齐鲁大学文、理学院及医预科部分大部分师生还经历了二次南迁并最终返济的过程。1952年根据华东高校调整方案,文、理学院人员分别并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药学院、上海财经学院。齐鲁大学医学院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改称山东医学院;1985年又改称山东医科大学;2000年7月与山东工业大学一起并入山东大学。至此齐鲁大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最初该校区被称为山东大学西校区,因为临近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遂将名称确定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以上资料来源于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网站)
我那天吧,路过了门口,就想进去看看,十来岁的时候听同学说,里面还有座“死人塔”,他还围着塔转过----也不知真假,反正就是充满了神秘,还有恐惧。网上搜了搜还真是呢,但肯定不是“死人塔”,那是校园里的水塔楼,原为校园供水设施,后来不供水了,在1950-1990年期间曾作为山东医科大学存放教学骨骼的仓库,因此被学生们称呼为“死人塔”。
水塔最早建于20世纪20年代,但面前的塔楼实则为现代复建,原水塔于90年代末被大火损毁了。
----如果这真是当年原建筑,我这个无知无畏的婆娘,胆子是真大,那天还趴窗户往里“lou hou ”了好几眼呢。
早期民国时期,能进学堂的都不是普通家庭,能上大学、能出国留洋的,其家境更不是一般优渥,同时各个都是人中龙凤。
如今虽不再叫齐鲁大学了,但山东大学也是我们可望不可及所向往的高等学府,咱也就是咽着口水看看的份儿啊。
对了,可能会有人问我这里可以随便出入吗?我也不知道。
或者会问,我是怎么进去的?我。。。我跟着一群人混进去的。。。因为我真不知道让不让进,有门禁有保安,就待保安打开门禁后,随着几个人就跟进去了。我不敢问让不让进,如果不让进,我不就暴露了么。但在校园里看到好些人,既不像是学生,也不像是教职工,更像是和我一样的游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