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海关获悉,北京在加速建设“博物馆之城”过程中,北京海关持续提升文物监管效能与服务水平。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北京海关共备案监管进出境文化类展览39个,其中文物出境展览16个,占比超四成。
北京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21件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串联起从战国到清代的历史脉络,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与丝路—从中国到哈萨克斯坦”展览中亮相。展品中包括北朝的对狮对象牵驼人物纹锦、唐代的团花对羊纹绫等,生动再现了千年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该展览也被列为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的主要开幕活动之一。
北京海关所属北京会展中心海关在收到主办方的文物出境备案申请后,立即启动“一展一策”预案,主动对接相关方,全面掌握展品动态与通关需求。“通过设立展会协调专员、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节假日应急验放等便利措施,我们全力确保文物出国参展‘通关零延迟、保障零误差’。”北京会展中心海关展览品监管一科科长介绍。
北京会展中心海关持续开展“海关政策进万家”“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活动,实地前往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等单位宣讲政策法规,了解文物进出境展览计划及对海关工作的意见建议,针对进一步便利文物类展品通关、优化查验机制等方面诉求积极回应,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提供个性化政策指导。
自2022年7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故宫博物院已在此举办各类主题展览10余个,累计提供超过2000件馆藏文物赴港展出,涵盖服饰、书画、典籍、陶器、玉器、钟表等多种门类。“因参展文物年代久远,对光线、粉尘以及温湿度变化极为敏感,运输和储存条件要求严苛。加之部分展览展期长,展会延期、展品替换需求频繁,海关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通关服务,通过预约通关、上门查验等方式,大幅缩短通关时间,有效保障了文物安全。”华协国际珍品货运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张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