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上记忆博物馆展陈升级完成、潘锦银饰工作室建成开业、三友坡公共配套项目加快建设,观山湖文博中心正以更加鲜明的文化地标姿态走进公众视野。今年以来,在观山湖现代服务产业试验区管委会的统一安排下,观山湖区百花新城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百花中心”)全力推进文博中心建设,通过项目建设、产业招引和业态培育协同发力,一个独具特色的贵州民族文化新高地正在加速成形。
在项目建设方面,百花中心采取“改造提升、加快建设、谋划储备”的系统推进策略。位于文博中心的手上记忆博物馆通过展厅升级和蓝靛种植,不仅丰富了展陈内容,更拓展了研学体验空间。在文博中心公共配套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垫层浇筑作业,这个总投资150万元的项目已完成挡土墙修建和基坑挖掘,预计11月底主体封顶。同时,翁贡村道路项目、高寨村道路项目和沪昆高速还建桥项目也在同步推进,形成了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建设局面。
为完善文博中心的配套设施,百花中心谋划实施了路灯安装、导视系统建设等环境改造项目。这些总投资约187万元的配套工程已开展财政评审,即将进入招标阶段,预计年底前全面动工。届时,文博中心的整体环境和服务功能将得到显著提升。
在硬件设施快速推进的同时,产业招引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百花中心创新采用“以点带面”的招商策略,以非遗传承人王小梅为纽带,梳理出26家潜在合作企业,目前已完成首批10家企业走访,其中6家明确表示将在文博中心设立展陈空间,并与手上记忆博物馆开展产品研发合作。
“我们不仅要把企业引进来,更要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百花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主动协调手续办理、排查安全隐患等贴心服务,该中心正着力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让每位入驻者都能安心创业、专心发展。
在产业培育方面,文博中心明确了文化研究、展示传播、非遗研学等七大功能定位,今年以来成功举办“黔见·非遗”系列活动,通过现场访谈、手工体验等丰富形式,吸引了石丽平、张云等知名非遗传承人参与,有效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数字化建设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从馆藏数字化到直播平台搭建,从智能监控到无人配送探索,手上记忆博物馆采取一系列数字化手段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此外,手上记忆博物馆图书馆建设也在积极推进,百花中心正与贵州民族大学密切对接,着力充实馆藏图书资源。
这个正在快速建设的文博中心,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百花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文博中心建设为重点,通过项目建设、产业招引和业态培育三方面协同发力,早日建成运营,为观山湖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贵州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新平台。
记者 江一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