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翻开历史的篇章,那些潜藏于街角巷尾的乡土记忆,那些被岁月覆盖的故事,等待着被发掘。即日起,幸福钢城推出“你不知道的钢城”专栏。在这里,我们将引领您探索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挖掘村名背后的历史渊源,解读地名中的文化密码。每一块砖瓦,每一座大山,都诉说着钢城的故事。让我们共同翻开这本厚重的“地方志”,在冷门之处寻找温情,在熟悉之中寻找新意。或许,在您身边就潜藏着一段未被诉说的历史——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投稿,与我们分享您所了解的钢城故事。
在里辛街道有个小官庄村,名字中的“小官”二字不仅是村民口口流传的故事,更承载着一段跨越数百年的记忆。
据政协济南市钢城区委员会编写的《史话乡村》记载,明朝万历年间,高姓从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因村西小溪边有一清泉,故取名“清泉官庄”。后吴、亓、王、吕姓等先后来此定居。明朝时期,村内吕氏三兄弟赶考分别中状元、榜眼、探花,当时皇帝赞家乡风水好,将其改为“官庄”,后改称“小官庄”。
若说吕氏三兄弟的佳话是小官庄村的“人文风骨”,那村西的清泉便是滋养这份风骨的“生命之源”。据《史话乡村》记载, 清泉是明朝万历年间挖掘,发源于村东小溪。村民们说,这泉水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旱不干、涝不溢”,即便在1942年那样的大旱年份,周边土地龟裂,它却依旧汩汩流淌,成为村民赖以生存的希望之源。
这眼清泉不仅滋养了村民,更孕育了村庄的生机与活力。早年村民们依托泉水发展农耕,在泉眼周边开垦出连片的水浇地,即便在山岭薄地居多的小官庄,庄稼也长得很旺盛。建国后,村民们修水渠、建泵站,将泉水引向更远的田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从“清泉官庄”到“小官庄”,名字几经变迁,但这眼清泉始终是村庄的根与魂,滋养了代代村民的烟火人生。(钢城融媒:黄昕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