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那颗最亮的星就是织女星!”11月15日夜,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琅琊阁前,星空摄影师刘兵正为参与研学的孩子们指点星河。黛色山峦静谧托举着璀璨银河,千年古阁飞檐与漫天星辉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岭脊之上的动人画卷。当晚,2025滁州江淮分水岭星空旅游季暨星空产业大会开幕,开启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星空浪漫之旅,更铺展出滁州从“仰观星空”到“布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轨迹。
星景交融 拓展文旅新维度
星空旅游,根基在于那片纯净的夜空。滁州地处北纬32°江淮分水岭区域,坐拥长三角地区优质的观星条件,星空资源IP价值和产业发展潜力突出。
近年来,滁州市系统谋划星空旅游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千里画廊”——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串联起8个县(市、区)、35个乡镇、119个行政村、100多处景区景点,开发了琅琊山、凤阳山等28处观星打卡点,建设了一批星空民宿,初步形成“沿风景道、覆盖全域”的星空旅游网络。
本次星空旅游季上,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滁韵星晖·文脉揽辰”“望湖星语·山野寻光”“岗上星火·月照中都”等6条权威观星线路,全面展示了滁州星空旅游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成果。
“这些观星线路的设计坚持以游客体验为中心,兼顾昼夜转换,融合人文与自然。”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高宇介绍,当地将凤阳明源文化、明光黄寨草原、琅琊山醉翁亭等特色资源与休闲体验深度融合,推动星空旅游从单一观星向复合体验升级。
在“星空采风”行程中,由专家学者和媒体组成的采风团沿观星线路一路前行,上午在琅琊山呼吸高负氧离子空气,下午在全椒吴敬梓纪念馆感受“文星璀璨”,傍晚在诗集岭静候星河。“从人文景观到自然星空,滁州把‘看星星’变成了‘读星星’的深度体验。”现场嘉宾纷纷赞叹。
本次星空旅游季还打造了“自然+人文+体验”的多元场景:琅琊阁的专业观星活动满足天文爱好者需求,星空音乐会吸引年轻群体,吴敬梓纪念馆、全椒菊博园等点位串联起的采风路线则让游客深度感受地域文化。“我们不再局限于‘看星星’本身,而是打造‘全天时、全场景’的体验链,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高宇说。
如今,滁州星空旅游已超越单一观星功能,通过多元场景构建,形成了集自然观光、生态体验、摄影创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业态,成功将静态资源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为游客绘就了一幅“日赏岭上景,夜览星空图”的新画卷。
星产联动 汇聚发展新动能
将美丽的星空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与经济效益,是滁州布局星空旅游的深层逻辑与长远目标。本次星空旅游季系列活动清晰展现了“星空+”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
“这款车的星空全景天窗,特别适合自驾前往江淮分水岭观星。”活动期间,琅琊山景区东门的星空产业车展上,销售人员正向市民热情介绍。作为本次星空旅游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期两天的车展汇聚了多家新能源品牌,进行星空主题场景化展示。
毗邻车展的星空市集同样人气十足,露营装备、文创产品、研学课程等展台前咨询者络绎不绝。以星空为纽带,滁州正有效串联上下游产业,构建完整生态链。
目前,滁州“星空+”模式正持续向自驾、研学、康养、体育等领域渗透。本次星空旅游季期间,星空摄影、星空研学、星空自驾游、星空越野赛等特色项目将轮番上演,为游客打造立体化的星空体验。
“星空旅游不止于‘看星星’,关键在于做好‘星空+’和‘+星空’两篇文章。”星联CSVA联合发起人蒋晨明表示,滁州要维持星空IP的持久生命力,既需深化细化顶层设计,更要推动其与汽车、康养、研学、文创、露营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星空引领、多业协同”的产业生态。
“当前,滁州旅游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我们希望以星空为抓手,推动旅游体验从白天向夜晚延伸,串联起康养、民宿、乡村农业等新业态。”高宇说,滁州将深耕“江淮分水岭的星空”品牌,推进星空馆建设与星空研学常态化,开发特色课程与艺术展等衍生产品,推动星空旅游向更多产业延伸,让“星空经济”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从一场车展到一个市集,从康养项目到研学课程,滁州正在构建“核心吸引物+关联产业+延伸产品”的完整生态链,让“仰望星空”的浪漫情怀转化为“点亮产业”的强劲动能。
星智汇聚 擘画产业新蓝图
本次星空旅游季既是一次滁州星空旅游发展成果的展示,更是业界对星空旅游发展系统思考、深度研讨的一次交流。在“星空对话”环节,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围绕滁州星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蔡红建议,滁州应从体验升级、运营优化和精细管理三方面寻求突破。她提出,强化星空旅游“五感”设计,融入滁菊香气、星空音乐等元素,让观星体验更富层次;拓展室内外多元场景,结合科技丰富业态;联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资源,构建融合发展的旅游生态。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会长、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曾博伟认为,滁州星空旅游需从内容、叙事、机制三方面协同发力。内容上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建立分级研学体系;叙事上实现“天地联动”,将星空与欧阳修、王阳明等文化名人创意关联;机制上明确政府与市场分工,政府侧重标准制定、政策激励与品牌打造。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旅游系副主任、皖东旅游发展研究智库副主任陈青松分析认为,滁州星空旅游已具品牌热度与市场潜力,但仍需解决“引爆点”不足、配套薄弱、内容单一等问题。建议推动观星点大众化转型,加强人员培训与设施建设,拓展“星空+文化+摄影+研学”业态。
“星空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金融产业有力支撑。”首建投前沿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文旅事业群总经理赵伟建议,可从建立星空产业联盟、完善产业链建设、链接国际资源、打造示范项目四大方面形成合力。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室主任赵帆从跨界创新角度指出,气象是星空旅游不可或缺的基石,可以打造“星空+天气”主题音乐会等特色活动,串联起气象资源与地方文旅,探索“气象+文化+艺术”新模式。
“通过系统打造‘江淮分水岭的星空’核心IP,我们正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高质量发展路径。”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连侠说,滁州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星空资源转化,提升城市品牌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朱文文)
来源: 中国旅游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