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高耸的烟囱在光影中静默伫立,食物的香气在晚风中弥漫交织。由老丝绸厂蜕变而来的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在霓虹灯下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成为巴中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的“城市会客厅”。
01
工业遗存的新生
傍晚时分,产业园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灯光投影让高大的烟囱和水塔重现光彩,工业遗迹与现代艺术在这里完美融合。
这片占地100亩的园区前身是巴中丝绸厂,曾沉寂多年的工业遗产在2023年迎来转机。巴中市巴州区委、区政府启动改造工程,秉持“修旧如初+功能再造”理念,巧妙保留烟囱、水塔、老锅炉房设备等工业遗迹,让历史痕迹与现代艺术展开时空对话。
“我们不是在抹去历史,而是让历史焕发新生。”巴城记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改造,园区建成文创产业总部、商业街区、数字科技馆等7大功能板块,实现“旧遗存”与“新场馆”的深度融合。
02
多元业态汇聚人气
目前园区已入驻48家商家,涵盖航空航天体验、无人机研学、数字影院等多元业态,形成“文化+商业+科技”综合消费场景。
餐饮区是夜间活力的焦点:火锅店热气蒸腾,烧烤摊香气四溢,特色小吃店座无虚席。园区日均客流量达7000余人次,周末可达2万人次。

“巴城大舞台”每周二至周日晚上准时上演精彩演出,活动形式不断创新。除了传统商业,园区还引入健康消费新场景,近期举办的健康养生集市采用“夜市+健康”模式,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夜间生活。
03
科技赋能文旅融合
园区的活力不仅来自多元业态,更源于科技赋能。18家数字科技企业入驻,打造“工业元宇宙体验中心”,智慧运营中心搭建起数字孪生系统。
“丝绸工业VR漫游”、川剧虚拟妆造等科技体验项目,让历史与现代在此交汇。科技赋能还延伸到传统空间之外,毗邻园区的“巴山夜语”智慧文旅项目在18公里沿河两岸打造10余处声光电影景点,配套水上巴士,培育“巴河夜经济新场景”。
04
赛事经济助推消费升级
11月初,2025年中国桨板公开赛(四川·巴中巴州站)在巴州区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选手参赛。开幕式上,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展演引人入胜。赛场外围,四川清音、川剧变脸吐火、舞龙舞狮、非遗技艺展示等精彩活动吸引观众驻足。“体育+文旅”的深度融合,既提升了赛事文化内涵,也拓宽了文旅推广渠道。

数据显示,赛事期间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3%,总消费金额达3.2亿元,全区消费同比增长36%,酒店入住率达85%。
05
全域联动绘就新图景
巴城记忆的夜经济繁荣,是巴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巴州区已推动巴人广场-草坝街传统商圈焕新,融入“九井十八街”文化记忆打造特色街巷。
同时,引导容邦万达、王府井购物中心延长营业时间,发展24小时便利业态,推出“夜购巴州”专属优惠。蓝湾国际广场的潮汐摊位经营者小伏表示:“晚上七点到九点是生意最好的时段。”
巴州区商务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为统领,深化商文旅体融合,聚焦夜游、夜市、夜购,着力构建“烟火巴州·不夜巴城”新图景,持续释放消费新动能。
华灯初上,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再次点亮夜空。市民们在这个曾经的工业厂房里享受美食、感受文化、体验运动激情。老厂房未曾沉睡,它正以崭新的方式,续写着巴中的时代故事,在巴州区的经济版图上绽放独特光彩。
巴中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编制
信息来源:消费质量报
一审一校:黄园园
二审二校:曾 睿
三审三校:杨维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