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水镇古村落——卸甲坪之自然村丁家沟
□ 张长贵/文
夕照总能为丁家沟披上一袭温柔的光纱。我站在这片静谧中,目光越过层叠的青瓦屋顶,望向不远处那座仍在发电的水电站。它宛如一颗稳健跳动的心脏,为古村注入着与现代交融的生机。山崖上,数百只灰鹤如期归来,它们时而在河边翩飞,时而在山头栖息,在这片土地上已然生活了二十余载,与村中的炊烟、犬吠、人语一道,构成了丁家沟安宁的日常。
丁家沟:洹水古村,时光深处的隐秘回响
一、 洹水畔的桃源印记
丁家沟,是洹河大峡谷中一个宁静的村落,隶属于林州横水镇,地处林州、安阳县和鹤壁市三地交界的独特地带。它如同一位隐士,静卧于太行山东侧余脉的怀抱中,需要一番探寻才能一睹其真容。
通往村子的路,总带着几分“探幽”的意趣。若从上游的卸甲坪村沿河而下,约莫三公里的路程,仿佛是一场与自然对话的仪式。若从横水镇东下洹村精准进入峡谷,则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大地肌理的变幻:两侧山峰平均高约百米,谷底宽约五十米,符合峡谷定义的地貌,让丁家沟天生便有了一种避世独立的气质。
二、 石壁间的生命礼赞
丁家沟的树,是生命力的最佳诠释。它们仿佛是大自然的隐士,在刀劈般的绝壁上,硬是挤出一条狭缝,扎根生长。椿树与槐树,如同互不服输的邻居,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见缝儿就扎根,遇土就生长。为了树的生长,山石也似乎通了人情,“舍疼割爱,积缩身躯,分裂身段,闪出一条缝,割出一空间”。这种石与树的相互成就,道尽了丁家沟人与自然相处的古老哲学。
三、 古村里的时光刻痕
村口的千年皂角树(或为国槐,据载有千年古木),定是丁家沟最富智慧的长者。它的树干需数人合抱,虬枝盘曲,撑开的浓荫如同张开的臂膀,迎接每一位归家的游子和远到的客人。树下的石碾、石风车保存完好,它们曾碾过多少丰收的喜悦,又曾吹走多少岁月的轻尘?
村中的房舍大多用石头建成,有保存完好的石墙、老宅、石街,和石磨。这些石料取自当地,被先民的巧手赋予新的生命,在风雨浸润下,黄土的墙,青瓦的顶,错错落落地散在树荫里,安稳得像是在这里做了几百年的梦。
丁家沟的往昔,还藏着不为人知的辉煌。据《横水镇志》记载,这里曾发现宋元时期钧瓷窑址。遥想当年,窑火映红夜空,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奇迹,曾为这僻静山村带来多少外面的向往与商机?
四、 山水相依的自然韵律
水,是丁家沟的又一灵魂。洹河水流平稳,水面比较宽阔。最为独特的是,在丁家沟对面山崖上,有一个水电站,至今还在发电,丁家沟水电站出水口在半山腰形成一个人工瀑布,瀑布、山崖和洹河,形成一处景观。
若在清晨或黄昏漫步河边,你或许能有幸遇见丁家沟的精灵——山崖上有数百只灰鹤在搭窝群居,灰鹤时而在河边飞来飞去,时而在山头或山崖上栖息,灰鹤在这一带活动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它们与村庄朝夕相伴,成为丁家沟生态良好的最佳见证。
五、 薪火相传的今日守望
今天的丁家沟,在宁静中孕育着新生。那些石墙、老宅、石街,和石磨,被妥善保存下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村外的五角枫树——洹河大峡谷迎客枫,依旧守望着每一个进出村庄的人。
年轻的脚步曾向往山外的世界,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家乡的独特价值。他们知道,祖先留下的这些石屋、古树,以及关于宋瓷窑址的传说,都是无可替代的财富。于是,有人归来,小心翼翼地拂去岁月的尘埃,让古村在保护中焕发新的生机。
夕阳西下,我准备离开。回头望去,丁家沟再次沐浴在一片温和的金红光霭里。那棵千年古树、那些石屋,以及不远处的水电站人工瀑布,都像被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庄严而温暖。
“丁家沟”这个名字,此刻在我心中,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识。它是一首流淌在洹河畔的田园诗,是一卷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情画,更是一处能让心灵安顿的隐秘桃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