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苏敏开车来到西藏的青朴修行地。
身处高原的她,谨慎地戴着氧气开车,半路上,一辆水泥罐拦在前面,她无奈停下。
车外的风呼呼吹,她的房车无法绕行,只能停下来等待。
那一刻,你会发现,旅行从来不只有浪漫,也有孤独和无奈。
离异一年后,苏敏的面相变了,她的眼里有了坚毅,但依然有不少网友问,花16万换的自由,到底值不值?
01
时间倒回上一年。
那时的苏敏,最纠结的问题,是丈夫不肯离婚。
两人的婚姻早就名存实亡,丈夫看不上她,她也跟丈夫无话可说。
两人同处一个屋檐,一天却说不了几句话。
只要丈夫开口,她就能感受到被挖苦,苏敏不理解,丈夫为什么不能跟自己好好说话?
如果说丈夫性格如此,也就算了,事实上,丈夫出门在外,口碑还是很好的。
他对同事和善,对邻居热情,就连楼下开理发店的小姑娘,都得到过他送来的热水。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家对苏敏却很冷淡。
两人经济AA制多年,就算女儿年幼时,苏敏都要打零工挣生活费。
有次深夜,她感冒发烧到38度5,想让丈夫倒杯水。
对方却连头都不回:“自己没长手吗?”
那一刻的绝望,让苏敏刻骨铭心。
而这,只是生活的常态。
在家里,苏敏承担了所有家务,她洗衣做饭,收拾屋子,丈夫回来心安理得享受饭菜,还不允许她同桌吃饭。
一旦有了矛盾,丈夫就会摔东西,甚至会动手打她。
看到丈夫发脾气,苏敏往往会选择躲避。
她不想,让女儿看到父母撕扯的一面。
而这种控制,往往是把情绪堵心里,时间长了,她也患上了严重的抑郁。
02
常常深夜失眠,甚至感到人生无望。
她唯一的信念,就是要帮衬女儿带大孩子,只要外孙上幼儿园,她就能自由了。
当她提出自驾游时,家里只有女儿支持,帮她首付买了辆车。
丈夫用看笑话的口气,嘲讽她走不了多远,早晚还会灰溜溜回来。
对于苏敏来说,自驾游真不是游玩,而是逃离让她窒息的环境。
苏敏是幸运的,她将自己经历讲出来后,获得了很多人理解,并且拥有了一波粉丝。
她的故事,也被拍成了《出走的决心》,并且走上了戛纳红毯。
甚至,从来都是观众的她,也走上舞台,讲出让众人捧腹的脱口秀。
2025年,她还加入妇联的“她的方向盘”计划,用亲身经历鼓励女性独立,有敢于学开车的勇气。
别看她在外风生水起,但只要一提到回家,她就感到压力很大。
原因很简单,她一到家,就会面临窘迫,丈夫对她的话语依旧苛刻。
苏敏提出离婚,丈夫刚开始不肯,反过来要50万。
看了谈判过程,就能理解苏敏了。
丈夫一直在用言语否定她,还说不离婚,等自己生病的时候,苏敏照样要回来伺候自己。
女婿都看不下去了,静下心来跟老丈人慢慢聊,终于让对方愿意放手,称只要给16万,就肯签字。
苏敏一把手转过去16万,换来了自由。
她坦言,挣16万并不容易,家里的房子和积蓄也都留给了对方,要算账的话,肯定会意难平,但相比起钱,她觉得自由更重要。
03
这几年,苏敏把旅行的美好展现出来,其实自驾游,并不像朋友圈那么光鲜。
她会遇到车子出问题,会为找不到露营地着急,也出过车祸。
在青海湖边的露营地,突如其来的冰雹砸得车顶砰砰响,她裹着睡袋在车里冻得直哆嗦。
有时在戈壁滩,导航几小时,找到的露营地早已废弃,看着夜色笼罩的荒地,她强忍疲惫,也要驾车逃离。
很多人劝她,找个地方定居吧,年纪也不小了,62岁的年龄也该养老了。
可苏敏太珍惜自由了,她还不想固定下来,用她的话说,要趁着能动的时候,再多跑些地方,多挣些养老钱,不能成为女儿的负担。
这也是现实问题,浪漫可以说走就走,但过日子真离不开钱的支撑。
离异一年,苏敏的面相变了。
她从原来的苦相,变得面容温柔了,眼里也有了光,这或许就是自由的意义。
评论区有人说她自私,我觉得不能这样讲。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苏敏要真自私,她早就可以离婚了。
她一直等到女儿成家,并且带大2个外孙,完成了身为母亲的责任,在55岁的年纪,才去追求喜欢的生活,有何不可呢?
我做不到像她一样勇敢,但欣赏她敢于跳出不舒适圈子的勇气。
看看苏敏,你会发现人生有无限可能,不必为打翻的醋哭泣,当你身陷低谷的时候,或许换一个方向,就重新有了出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