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龙王们
今天周六,天晴,秋高气爽,金菊飘香,女儿说,前个礼拜天,她们单位团建活动,去过东钱湖畔韩岭老街,面湖而居,古朴清幽,比南塘老街更胜,不妨驱车一游。我与妻子由女儿开车,即欣然前往。
从居处杨柳郡出发,车过高架,往东钱湖方向,环湖而南,林荫夹道,碧湖青山,行不十数里,即至停车场,免费泊车后,面前已是韩岭老街,三面环山,一面正对一碧湖水,烟波十里,游船数点,天高云淡,碧浪轻摇,大好湖光山色,尽在目前。
我们步行,依湖畔公路边之人行道,在浓郁秋色里,先去游览湿地公园。此地刚开发不久,只游步道修筑入内,曲折回环木桥深入湖畔芦苇丛中,芦花十里,水杉耸立,鸟声清脆,草坪绿茵,有家长带孩童坐卧其间,沐浴秋阳里,欢声笑语传来,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氛围,阳光明媚如金线,丝丝漏进树荫丛中,形成斑驳秋光,拍在手机里,美丽如明信片中风光。一望而前,湖水浩渺,群山若浮,人家如舟,近旁青山,郁郁葱葱,有登山道可上,一览湖水风光。我们在此徘徊徜徉,浮生半日,远离尘嚣,一吐块垒,心旷神怡。
返回,再往前,场面更加开阔,沿湖游人更多,湖阔浪涌处,有人在种浮在水面的植物,湖水几乎有半人深,他们正在播种,形若茭白,我们在边上拍照,有小孩在旁惊呼,爸爸,快来看,有人在海里走!童稚之语,引来众人笑声。从此地看过去,湖水没有尽头,东钱湖正有太湖风光。
游览湿地公园后,我们步行返至韩岭老街。街口,有新建石牌坊一座,气势甚雄,精雕细琢,面湖耸立。正面,上题山市晴岚,下为韩岭,背后,面街处,上题水廓湖墅,下为韩岭。入内,游人熙熙攘攘,今为周末,特别闹猛。据称,此地在东钱湖南岸,离市区二十公里,历史悠久,有浙东第一古街之称。据传,早年以有韩姓居民居此而得名。据考,唐天宝三年(744)东钱湖原与大海相连,得治理疏浚后,此地即有居民。北宋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未任宰相时,曾任鄞县令,在此重建湖界,有功地方,号江东三贤宰(其中另一贤宰为新昌石牧之),此村已每逢五、十,定期集市。南宋丞相史浩经韩岭去祖居下水村时,即在《东湖游山》中称,有村号韩岭,渔歌樵夫声相参之句。此后几百年,此为宁波市区连接象山港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水陆转运中心。如今,这个保存完好的浙东典型水乡古村,以其清澈如练、河水环绕村中的风光,秀丽青山映衬左右,烟波浩渺南湖正对村口,古朴沧桑百年老街,九曲回环街巷里弄,绿意盎然农村田畈,为人们所青睐倾倒,名闻遐迩。
今置身人流中,移步而前,但见众多传统民居,栉比鳞次。石板小路蜿蜒而入,古桥古井,古檐古廊,曲坊天井,无不记载岁月沧桑。古街分两条,一条为传统风格,商铺林立,各式食品,地方特产,手工作坊,琳琅满目,不少人在排队购物,沿街中央,一河碧水,清澈见底,因筑堤坝,水流飞瀑,奔腾有声,石桥古朴,横跨其上,枕河人家,洗涮便利。再上去,都为未经修葺的古民居,里巷幽深,似无尽头,如遇烟雨蒙蒙,当是戴望舒《雨巷》诗意物化处。
左转而出,又是另一风格古街,此地场面开阔,河水更加丰沛,两岸多花木扶疏,民国时期建筑更多,沿河而返,长廊,湖塘,芭蕉,茶楼,店铺,祠堂,依河而列,不衫不屐,沐浴在悠闲风光里,对面青山依偎,正建星级酒店。
逛完古街,见有书店,拐入一看,拣得几册小散文和东钱湖人物风光系列丛书,欣然有得,满意而返,去宁波家常菜连锁店贴阁壁用餐。大快朵颐,之后,驱车沿湖公路而返,那林荫道,原为安石路,为纪念王安石而命名。
后来看到,被称为中国梵高的著名宁波画家沙耆先生晚年由学生接来寓居于此,画过不少油画,那样,更为这个古老小镇增添人文之光,应该为他辟一个纪念馆,展示他的作品,也许更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